-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兵戈(bīng gē)的意思:指战争和军事行动。
不及(bù jí)的意思:不如;不及格;不及时
草地(cǎo dì)的意思:指草木茂盛的地方,也比喻人多的地方。
柴扉(chái fēi)的意思:指家中的大门或门扉。
对齐(duì qí)的意思:指物体或事物互相平行或相互配合,没有偏差或差异。
凤钗(fèng chāi)的意思:指美丽的头饰,也用来形容女子的美貌。
鹤表(hè biǎo)的意思:形容人的神态安详、沉静,像仙鹤一样风姿绰约。
欢会(huān huì)的意思:指欢乐的聚会或喜庆的集会。
莱衣(lái yī)的意思:指一个人身上的衣服破烂不堪,破衣烂衫。
兰时(lán shí)的意思:形容时间很短暂,转瞬即逝。
柳荫(liǔ yīn)的意思:指在柳树下的荫凉。
乱离(luàn lí)的意思:指秩序混乱,无序分散。
木兰(mù lán)的意思:指女子扮男装或女子代替男子去从军的事情。
齐眉(qí méi)的意思:形容两人的眉毛高度一致,关系亲密。
尚存(shàng cún)的意思:仍然存在,尚未消失或灭亡
田家(tián jiā)的意思:指农村家庭、农户;也用来形容家境贫寒、生活简朴。
想见(xiǎng jiàn)的意思:希望见到某人或某物。
乡闾(xiāng lǘ)的意思:指乡村之中的人民和官吏。
萱草(xuān cǎo)的意思:指忠诚正直的人。
自知(zì zhī)的意思:了解自己的能力、局限和状况。
- 鉴赏
这首诗《祖孝子求母诗》由元代诗人邓文原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孝子对母亲的深切思念与哀悼之情。诗中以田间农舍为背景,借桑柳之荫、柴扉之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诗人以“谁道兵戈有乱离”一句开篇,巧妙地将战争的残酷与家庭的温馨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和平年代的珍贵。
接着,“住舍尚存萱草地,生儿不及木兰时”两句,运用了萱草和木兰这两个意象,分别象征着母亲的慈爱与子女的成长。萱草在古代常用来比喻母亲的慈爱,而木兰则代表了英勇与成长,此处暗含了对失去母亲的遗憾与对未能陪伴母亲老去的惋惜。
“凤钗一折悲谁语,鹤表重归乐自知”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描述孝子内心的情感波动,表达了对母亲去世的悲痛与无法言说的哀思。同时,也暗示了孝子内心的平静与对母亲离去后生活的自我调适。
最后,“想见乡闾欢会处,莱衣起舞对齐眉”两句,以想象中的乡间欢聚场景,展现了孝子对母亲的怀念与对家庭团聚的向往。莱衣是古代孝子服丧时所穿的衣服,齐眉则是形容夫妻和谐相处的情景,这里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孝子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以及对未来家庭幸福生活的憧憬。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深刻揭示了亲情的温暖与生命的脆弱,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母亲深深的爱与怀念,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家庭、亲情以及生命意义的深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初至凤山即访小琉球所在以海道险阻不能至
黄石东行平海卫,浪蘸虹霓湿修曳。
天清时见小琉球,一点青螺漾空际。
舟行万里随天风,探奇默祷蛟螭宫。
便邀海若相感动,波攒叠巘青摩空。
安知琉球何者是,转瞬阴云迷尺咫。
到官两日席未暖,欲践层峦恣双眼。
风颠浪吼冰夷怒,即恐灵鳌倏移去。
咄哉神閟焉可窥,倚天猿啸无穷期。
打鼓山
鼓山邑右辅,百里见尻骨。
狰状类孤罴,修脚踏涨渤。
兹地萃舟航,宄黠时出没。
道乾昔败衄,袽船渍番血。
谁为覼缕传,毋乃涉荒忽。森森朴?材,营伍樵苏窟。
代期三年瓜,口粮随月拨。
猛性阚虎哮,赖此朝夕活。
居民慑乳羊,腰镰不敢越。
将军巡哨堡,清笳暮幽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