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课儿联·其七○三》
《课儿联·其七○三》全文
清 / 梁鼎芬   形式: 对联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鬼神(guǐ shén)的意思:指神秘、超自然的力量或存在。

流血(liú xuè)的意思:指流出鲜血,形容战争、冲突等造成严重伤亡。

潜思(qián sī)的意思:潜心思考,深入思索。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鉴赏

这首诗《课儿联》(其七○三)由晚清诗人梁鼎芬创作,展现了深沉的情感与哲理思考。诗中“流血悲天地;潜思入鬼神”两句,以强烈的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间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宇宙奥秘的深刻探索。

“流血悲天地”,字面意思是看到人间的痛苦和悲剧,内心充满了悲伤,这种情感直击人心,让人感受到诗人对于社会不公和人性苦难的深切关怀。这里的“流血”不仅指真实的肉体伤害,更象征着精神上的创伤和社会的不公,触动了人们对于生命价值和道德伦理的反思。

“潜思入鬼神”,则展现了诗人超越现实的思考,深入到超自然或哲学的层面去寻求答案。这句诗暗示了诗人不仅仅局限于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而是试图通过冥想和深思,探索更广阔的精神世界和宇宙真理。这种对未知的渴望和对深层意义的追求,体现了诗人独特的世界观和哲学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人间疾苦的同情和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展现了其深厚的情感深度和哲学思考,是晚清时期文人精神风貌的缩影。

作者介绍

梁鼎芬
朝代:清

梁鼎芬(1859—1919),晚清学者、藏书家,广东番禺人。字星海,一字心海,又字伯烈,号节庵,别号不回山民、孤庵、病翁、浪游词客、葵霜、藏山、藏叟等;室名有耻堂、葵霜阁、栖凤楼、抗愤堂等。光绪六年进士,授编修。历任知府、按察使、布政使,曾因弹劾李鸿章,名震朝野。后应张之洞聘,主讲广东广雅书院和江苏钟山书院,为《昌言报》主笔。辛亥革命前有反帝主战思想。后任溥仪的毓庆宫行走。
猜你喜欢

登茂州城楼

荒斋愁独抱,落日上雄关。

风大能飞石,江豪欲啮山。

羽书连夜急,战士几时还。

故里无消息,悲歌鬓发斑。

(0)

泽畔吟吊屈左徒

君山黯碧愁云湿,嘄阳群笑猩猩泣。

灵风神雨横江来,楚累游魂亭亭立。

贝宫骨冷魂不死,芳根迸断湘兰蕊。

梦泽白茅与天齐,荃蕙菉葹辨谁是。

盲莹泪乾竹斑老,土花漠漠埋荒草。

血痕沦地黦劫灰,何处青磷凝玛瑙。

云和涩调不忍弹,江月有声瘦蛟寒。

婵媛惨澹迟北渚,怨魄空闻为余叹。

冯夷傲睨不可诉,冤咸号咷灵胥怒。

幽愤抗词动紫皇,鬼巢翻倾元精铸。

九章懊侬复恼公,南国哀响中古风。

輶轩折轴素王萎,来者矜能注鱼虫。

我愿洞庭水,化为巴陵酒。

长虹为舌,南箕为口,噏吸咙胡虬龙吼。

涸泽纷拿鼋鼍走,读《骚》不须更问天。

玉棺累累葬神仙。

(0)

黄牛峡

黄牛当楚西,夔巫势同抗。

江流此再束,轻快思一放。

连山崩颓云,奇石涌惊浪。

神人俨高跂,怪兽兀相向。

合形争结构,庳者犹倔强。

尽泄造化藏,余美不一长。

居人出岩窦,如粟黏壁上。

风急陨杂花,水湍漂汲盎。

钟声动黄陵,凄听巴女唱。

(0)

诉尽齐宫怨,萧萧续苦声。

芳华销短梦,风露贷余生。

疏柳长洲苑,残阳白下城。

吟躯听欲瘦,辛苦为关情。

(0)

泰山道中·其三

一山戴一山,重戴至谷口。

遵山视重戴,高仅及社首。

方知众高积,拔势乃得陡。

山坳环数郡,元气蒸泽薮。

中虚蕴灵宝,万古谁敢剖。

天阊虽已逼,地轴亦孔厚。

七十二代君,贞符藏北斗。

(0)

澄江寓舍夜雨偶成

萧萧凉雨满江城,水国秋风感慨生。

凫鹤短长宁有定,鸡虫得失未须争。

寒云远树归鸿影,细雨疏镫落叶声。

不识浅斟低唱好,等闲抛却换浮名。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黄溍 刘过 吕岩 杨圻 韩偓 孙传庭 晏几道 谭嗣同 姜夔 薛季宣 洪亮吉 顾太清 王质 朱翌 尤侗 王寂 丁鹤年 王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