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唐扑非赴公车》
《送唐扑非赴公车》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爽气平铺散晓烟,江头风动孝廉船。

全操胜具趋金马,直踏浓花过玉鞭。

多少念头不尽,总于榜上月同圆。

入云须记出山日,尚有灵峰意未传。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尽(bù jìn)的意思:没有尽头或没有限制

出山(chū shān)的意思:离开山林,进入社会活动;指人从隐居状态中走出来,重新投入社会。

多少(duō shǎo)的意思:表示数量或程度的不确定,有时也表示询问。

风动(fēng dòng)的意思:形容风势强劲,动力雄厚。

江头(jiāng tóu)的意思:指人的头部,比喻人的智力、才华或者能力。

金马(jīn mǎ)的意思:指金色的马,形容马匹非常珍贵、出色。

灵峰(líng fēng)的意思:指人的才能、智慧或道德修养非常高超。

念头(niàn tou)的意思:指思想、意念、想法。

平铺(píng pù)的意思:指整齐地铺设,形容摆放整齐、齐齐整整的样子。

上月(shàng yuè)的意思:指上个月,表示时间的过去。

爽气(shuǎng qì)的意思:形容心情舒畅、愉快。

头风(tóu fēng)的意思:指在某个群体中排名第一,引领潮流,成为风向标。

孝廉(xiào lián)的意思:孝顺父母,廉洁公正

孝廉船(xiào lián chuán)的意思:指忠诚廉洁的官员,尤指清廉且尽心尽力为百姓服务的官员。

鉴赏

此诗《送唐扑非赴公车》由明代诗人释今无所作,描绘了送别友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场景,充满了对友人的勉励与祝福。

首句“爽气平铺散晓烟”,以清新的晨光和舒爽的空气起笔,营造出宁静而充满希望的氛围。次句“江头风动孝廉船”,点明了友人乘坐的船只即将启程,前往京城参加科举考试,暗含对友人才华与品德的赞誉。

接着,“全操胜具趋金马”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友人比作全副武装、勇往直前的勇士,向着象征权力与荣耀的“金马”(古代指朝廷)进发,表达了对友人追求功名的决心与信心。

“直踏浓花过玉鞭”则进一步描绘了友人旅途中的景象,以“浓花”喻指繁花似锦的京城,而“玉鞭”则象征着权贵的象征物,暗示友人将踏入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世界。

“多少念头言不尽,总于榜上月同圆”两句,表达了对友人内心复杂情感的理解与祝福,期待他能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佳绩,如同月圆之夜,圆满美好。

最后,“入云须记出山日,尚有灵峰意未传”则寄寓了对友人未来的期许与鼓励,提醒他无论成功与否,都应铭记初心,保持对知识与理想的追求,就像灵峰之巅,虽未完全展现其壮丽,但其精神永存。

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意深远,不仅展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蕴含了对理想与追求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堂西夜坐

炎蒸得避处,铺席对西墙。

有月树阴黑,无风山气凉。

聚蚊妨袒裼,饮井当壶觞。

妻子讵知我,笑言皆在傍。

(0)

送杜奉职

青紫皆同道,稀曾到薜萝。

感君非我辈,无事每来过。

此别当贫病,何年共醉歌。

人生有后会,争奈鬓双皤。

(0)

嘲汉武

甲帐居神本妄言,露盘犹在国东迁。

欲知千载金人泪,为耻君王不得仙。

(0)

送春曲

东君欲去繁华灭,城南把酒聊相别。

云旗风驾不可亲,但见杨花飞似雪。

杨花送君无返期,高台望断夕阳低。

归来客散深院静,门前绿暗啼黄鹂。

(0)

送冯梦授试礼部·其二

年来初识小冯君,鞭靮何妨驭晏婴。

三世卿云涪水秀,一门巢许蜀山清。

飘零殊幸逢公子,邂逅相看不世情。

入手华标归早晚,愿扶藜杖出山迎。

(0)

咏晴

髯老新诗锦自裁,雨绡烟帐玉屏开。

风摩团碧阴云破,檐倒斜红晚景来。

蚁阵争雄人未觉,蚊雷强聒夜相陪。

请君日醉兵厨酒,千古英流安在哉。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岑文本 管道升 义净 宋齐丘 刘将孙 廖融 尤棐 李林甫 陈澧 鲍桂星 灵澈 孙觉 潘之恒 李光地 崔遵度 丰稷 司马相如 李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