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思想为底蕴,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修行智慧。
“寸丝不挂袈裟旧”,开篇即以“寸丝不挂”这一禅语,形象地描绘了修行者在精神上的彻底解脱与自由,如同脱去袈裟,不再受外物束缚,达到了心灵的纯净与自在境界。“袈裟旧”则暗示了修行之路的漫长与艰辛,以及对过往经历的回顾与反思。
“放过玄机此再来”,进一步揭示了修行过程中的重要观念——“放下”。在禅宗中,“玄机”常指深奥微妙的道理或法则,此处强调的是修行者需要放下的不仅仅是物质的束缚,更是心中的执念与疑惑,只有如此,才能再次领悟生命的真谛,开启新的修行之旅。
“五十还教更五十”,这句诗以数字“五十”作为象征,可能暗指人生或修行中的一个阶段或成就。它传达了一种循环往复、不断精进的理念,即无论达到何种成就,都应保持谦逊与持续努力的态度,因为修行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每一次的“五十”都是新的起点,都需要重新开始,不断超越自我。
“莲花岁岁腊前开”,以莲花作为象征,莲花在佛教中常被看作是纯洁、清净和解脱的象征。这句诗寓意着修行者如莲花般,在岁月的流转中,不断地净化自我,最终在人生的寒冬(腊月)中绽放出生命的光彩,展现出内在的美丽与智慧。这里的“岁岁”强调了时间的累积与坚持的重要性,只有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内心的觉醒与升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富有禅意的语言,探讨了修行的本质、过程与目标,鼓励人们在追求精神自由与生命意义的道路上,保持谦逊、坚持与不断超越自我,最终达到心灵的觉醒与解脱。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薛云卿还海虞
忆君访我风凄凄,梅花始开香雪迷。
君今别去春已尽,人归何似春归?。
春归花鸟阑,人归诗酒寒。
君归即是我归路,我欲从之不得渡。
恨杀留春不肯住,还愁送君君不顾。
我今送君在何所,中泠以南还顾渚。
饱嚼紫笋啖青梅,水底黄鱼三尺许。
累累卢橘大于拳,葵榴照眼争相鲜。
一石已尽呼不歇,吴姬调笑歌当筵。
歌当筵,声几度。
醉花何处不留吟,报尔周郎应弗误。
尔时回首甓湖头,白云片片凌沧洲。
谁更行吟纷未已,并入于于蝶梦里。
翩翩重问广陵涛,苜蓿斋中读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