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饥坐谈道,嗟我亦晚闻。
今此复何国,岂与陈、蔡邻。
百世(bǎi shì)的意思:百世意为百代,表示永恒、久远。
沧海(cāng hǎi)的意思:比喻时间的变迁和世事的更迭。
弟子(dì zǐ)的意思:弟子指的是学生、徒弟,特指拜师学艺的人。
古学(gǔ xué)的意思:指古代的学问,古代的学术。
海滨(hǎi bīn)的意思:指海边或沿海地区。
何国(hé guó)的意思:指不知道是哪个国家的。
两塾(liǎng shú)的意思:指受教育的人或学生在两个不同的学校接受教育。
庙貌(miào mào)的意思:指外表装饰华丽,但内在却空虚无物的现象。
平生(píng shēng)的意思:指一个人一生的时间。
杞夷(qǐ yí)的意思:形容人过分忧虑,杞人忧天。
摄衣(shè yī)的意思:摄取衣物。
世祀(shì sì)的意思:指世世代代祭祀祖先。
谈道(tán dào)的意思:指谈论道义或讲述道理。
弦歌(xián gē)的意思:形容音乐声或歌声悠扬动听。
先生(xiān shēng)的意思:先生一词可以指代男性,也可以指代受过教育、有地位的人。在古代,先生一词常常用来尊称有学问、有才干的人。
学舍(xué shè)的意思:学舍指学校或学府。
一人(yī rén)的意思:指独自一人,没有他人陪伴。
永言(yǒng yán)的意思:永远的话语;永不更改的言论。
有古(yǒu gǔ)的意思:有古是一个形容词短语,表示某事物的历史悠久、古老、有历史价值。
渊明(yuān míng)的意思:渊博明智,学识深广。
坐谈(zuò tán)的意思:坐下来交谈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和陶示周掾祖谢》。诗中表达了对古代学者及其学术精神的怀念与赞赏,以及对于自己不能亲临其境而感到遗憾的情感。
"闻有古学舍,窃怀渊明欣。" 表明诗人听说有一处古老的学府,内心充满了对远古贤人的敬仰和喜悦之情。
"摄衣造两塾,窥户无一人。" 描述这种学府已经废弃,门窗破旧,没有人迹,显得非常荒凉。
"邦风方杞夷,庙貌犹殷因。" 这里“邦风”指的是古代的风俗习惯,“杞夷”形容风俗未变,“庙貌犹殷因”则表明古庙的遗迹还保留着旧时的痕迹。
"先生馔已缺,弟子散莫臻。" “先生”指的是古代的学者,“馔”是食物的意思,这里形容没有了师长的教导和养育;“弟子散莫臻”则说明门下弟子也已经四处离散,没有人继续这样的学问。
"忍饥坐谈道,嗟我亦晚闻。" 表示诗人虽然在饥饿中仍坚持探讨道理,但感叹自己对于这些古代学者和他们的学问了解得太晚了。
"永言百世祀,未补平生勤。" “永言”指的是流传后世的话语,“百世祀”是长久的祭祀,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不能为这些古代学者做出贡献而感到遗憾。
"今此复何国,岂与陈、蔡邻。" 诗中提到的“陈、蔡”,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些国家或地域,这里是在询问自己现在所处的是否也是某种古代遗留下来的地方。
"永愧虞仲翔,弦歌沧海滨。" “虞仲”是古代的一位贤者,“翔”指的是他的高尚品格;“弦歌”则是弹奏琴瑟的意思,这里形容诗人在沧海之滨怀念这些古人的风范。
这首诗通过对古学府和古代学者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向往,以及个人对于学问未能及时了解而感到的懊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