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老画梅二首·其二》全文
- 翻译
- 深入理解神秘的母性,六出之兆并非绝路。
在极高之处献上一缕清香,赠予笔尖的才子。
- 注释
- 玄牝:比喻深奥的、难以言喻的智慧或源泉。
要饱知:深入了解、完全领悟。
六出:古代占卜中指六种凶兆之一,这里可能象征困难或变化。
端不死:意指困境中仍有生机。
妙高:极高的境界或精神层面。
一瓣香:象征虔诚的心意或微小的贡献。
毛锥子:古代对毛笔的别称,借指文人或有才华的人。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则礼的《仁老画梅二首》中的第二首。全诗语言简洁优美,意境深远。
"玄牝要饱知"中的"玄牝"指的是宇宙间神秘而又高深莫测的道理,而"要饱知"则表达了诗人想要充分领悟这些道理的心愿。"六出端不死"中"六出"可能是指自然界万物生长的六个阶段(即生成、发展、高峰、转折、衰退、消亡),而"端不死"则暗示了生命力顽强,虽然经历了各种变化,但始终不至于死亡。
"妙高一瓣香"中"妙高"形容梅花的高雅脱俗,而"一瓣香"则指的是梅花散发出的淡雅清香。"付与毛锥子"中的"毛锥子"可能是指画家在绘制梅花时所使用的细笔,"付与"意味着将这份高洁的美好赋予给画家的作品,从而使之传世。
整首诗不仅颂扬了仁老对梅花艺术的精湛造诣,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生命力和艺术创作的深刻理解与赞赏。通过这短短几句话,吴则礼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崇尚高洁、追求永恒美好的精神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郑侍郎岩隐十韵
朝退常归隐,真修大隐情。
园林应得趣,岩谷自为名。
野步难寻寺,闲吟少在城。
树藏幽洞黑,花照远村明。
海石分湖路,风泉遰雨声。
性高怜散逸,官达厌公卿。
架引藤重长,阶延笋迸生。
青门无到客,紫阁有来莺。
物外身虽隐,区中望本清。
终难依此境,坐卧避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