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府 试 风 雨 闻 鸡 唐 /李 频 不 为 风 雨 变 ,鸡 德 一 何 贞 。在 暗 长 先 觉 ,临 晨 即 自 鸣 。阴 霾 方 见 信 ,顷 刻 讵 移 声 。向 晦 如 相 警 ,知 时 似 独 清 。萧 萧 和 断 漏 ,喔 喔 报 重 城 。欲 识 诗 人 兴 ,中 含 君 子 情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为(bù wéi)的意思:不关心,不理会
独清(dú qīng)的意思:指一个人独自清廉正直,不受外界诱惑和影响。
断漏(duàn lòu)的意思:指事物中断或有缺陷。
风雨(fēng yǔ)的意思:风雨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用来形容困难、艰险的境遇或艰苦的环境。
和断(hé duàn)的意思:和解,解除矛盾
鸡德(jī dé)的意思:指人品或道德非常差劣,不值得信任。
君子(jūn zǐ)的意思:君子指的是有德行和高尚品质的人,通常用来形容有修养、有风度、有道德的人。
喔喔(wō wō)的意思:形容鸟类鸣叫声或人们喊叫声。
顷刻(qǐng kè)的意思:极短的时间;瞬间
诗人(shī rén)的意思:
[释义]
(名)写诗的作家。
[构成]
偏正式:诗(人
[例句]
曹操是一个军事家;也是一位诗人。(作宾语)先觉(xiān jué)的意思:预感,预知事物将要发生的迹象。
向晦(xiàng huì)的意思:指遇到困难或逆境时,能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向困难低头,不放弃。
萧萧(xiāo xiāo)的意思:形容风声、树叶等发出的声音,也可形容草木凋零、寂静无声。
一何(yī hé)的意思:表示程度或数量之大,常用于修饰形容词或动词。
阴霾(yīn mái)的意思:形容天空阴沉、气氛沉闷的状态。
重城(zhòng chéng)的意思:指城墙高大坚固,难以攻破。
自鸣(zì míng)的意思:自我陶醉,对自己的成就感到非常满意和得意。
- 注释
- 风雨:比喻困难或变故。
鸡德:指鸡的忠诚和守时的美德。
暗长:黑暗中。
先觉:早察觉。
临晨:黎明时分。
移声:改变叫声。
向晦:临近黄昏。
相警:提醒。
断漏:古代计时器,滴水声。
重城:大城,多指京城。
君子情:君子的高尚情操或深沉思考。
- 翻译
- 不受风雨影响,鸡的品德多么坚贞。
在黑暗中也能早早察觉,黎明时分就自动啼叫。
乌云蔽日之际显现出诚信,片刻间叫声也不会改变。
临近黄昏如同提醒世人,深知时节又显得超然独立。
它的叫声与滴漏声相伴,唤醒了整座城市。
想要理解诗人的思绪,其中蕴含着君子的情怀。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风雨,以及诗人从中感悟到的道理。诗的开头“不为风雨变,鸡德一何贞”表明在自然界的突变面前,即使是鸡这样的小动物也能保持其本性,显得异常坚贞。
接着,“在暗长先觉,临晨即自鸣”写出了鸡在天还未亮时就已经有所预感,待到拂晓便开始高声报晓。这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生命的敏锐观察,以及对它们本能的赞赏。
“阴霾方见信,顷刻讵移声”则形象地描绘了风雨来临时天气的变化和鸡鸣声的转变。诗人通过这种描述,强调了自然界的信号和生命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向晦如相警,知时似独清”中的“向晦”指的是天色渐暗,而“如相警”则是鸡鸣声似乎在警醒着什么。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时机和环境变化的敏感,以及从中所获得的清醒认识。
“萧萧和断漏,喔喔报重城”中的“萧萧”形容风雨之声,“和断漏”则是鸡鸣声与风雨交织在一起。最后,“喔喔报重城”可能暗示着诗人希望自己的声音能被外界听到,就如同鸡鸣声穿透风雨一般。
“欲识诗人兴,中含君子情”表明诗人的创作热情和内心深处所蕴藏的君子之情。这里,“君子之情”可能指的是对自然、对生命、对道德的尊重与追求。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风雨中的鸡鸣声,更通过这种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敬畏之心,以及对于个人的品格和时机感知的强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韦侍御奉使江岭诸道催青苗钱
近远从王事,南行处处经。
手持霜简白,心在夏苗青。
回雁书应报,愁猿夜屡听。
因君使绝域,方物尽来庭。
答河南李士巽题香山寺
洛都游宦日,少年携手行。
投杯起芳席,总辔振华缨。
关塞有佳气,岩开伊水清。
攀林憩佛寺,登高望都城。
蹉跎二十载,世务各所营。
兹赏长在梦,故人安得并。
前岁守九江,恩诏赴咸京。
因涂再登历,山河属晴明。
寂寞僧侣少,苍茫林木成。
墙宇或崩剥,不见旧题名。
旧游况存殁,独此泪交横。
交横谁与同,书壁贻友生。
今兹守吴郡,绵思方未平。
子复经陈迹,一感我深情。
远蒙恻怆篇,中有金玉声。
反覆终难答,金玉尚为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