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已六年同楚絷,儿今三试佩吴钩。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爵所作的《遣偲男归秦(其二)》。诗中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深切关怀与期望。
首句“父已六年同楚絷”,描绘了父亲在楚地被囚禁已有六年之久,暗示了家庭的不幸遭遇,同时也为后文儿子的境遇埋下伏笔。
次句“儿今三试佩吴钩”,描述了儿子三次尝试佩戴吴钩,可能象征着儿子在努力追求某种目标或理想,或是面对挑战和考验。这里的“吴钩”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名剑,常用来比喻勇猛、坚韧的精神。
第三句“吾家不说谄时话”,表明了家庭不推崇逢迎讨好、阿谀奉承的行为,强调了诚实正直的价值观。这句话反映了家庭的传统美德和教育理念。
最后一句“但向平平路上求”,则表达了希望儿子能够脚踏实地,追求平凡而稳定的生活道路。这里“平平路”意味着不追求浮华,而是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体现了对儿子朴实生活的祝福和期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父亲对儿子的深情寄语,展现了家庭的教诲和对子女成长的期待,同时也传递了诚实、正直、务实的价值观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代馆职应诏和元夕
太平乐事及黎元,桂月兰灯照有年。
景焰煌煌浮魏阙,清光穆穆抱尧天。
皇明烛远辉星斗,睿唱宣和胜管弦。
十二明珠供照乘,夜光飞出九重渊。
送邓善之提调写金经
二三十载乡闾师,黄纸初除专讲帷。
溧阳虽小亦新郡,学廪粗足晨昏炊。
曰事未然缺次远,槐宫尚需蝉再嘶。
士食天禄行或使,暗中自有神扶持。
我昔识君初未髭,犀角双盈方颡颐。
饱学武库富蓄贮,粹行桓璧微瑕疵。
过市目不视左右,何啻董生园不窥。
含章晦美抱素蕴,修之于家朝廷知。
一室万里限户阈,脚跟不动名四驰。
譬诸丰城瘗宝剑,紫气贯斗当有时。
平生识字乃馀事,仓颉科斗扬雄奇。
饰翠泥金写梵夹,凡善书者能办之。
至用儒流董厥役,借此进贤培邦基。
晦翁岂止能诗者,澹庵胡公荐以诗。
唐柳公权以笔谏,忠鲠随事堪箴规。
去去行行勿复迟,未至烹雌炊扊扅。
白玉之堂凤凰池,不著君辈当著谁。
《送邓善之提调写金经》【宋·方回】二三十载乡闾师,黄纸初除专讲帷。溧阳虽小亦新郡,学廪粗足晨昏炊。曰事未然缺次远,槐宫尚需蝉再嘶。士食天禄行或使,暗中自有神扶持。我昔识君初未髭,犀角双盈方颡颐。饱学武库富蓄贮,粹行桓璧微瑕疵。过市目不视左右,何啻董生园不窥。含章晦美抱素蕴,修之于家朝廷知。一室万里限户阈,脚跟不动名四驰。譬诸丰城瘗宝剑,紫气贯斗当有时。平生识字乃馀事,仓颉科斗扬雄奇。饰翠泥金写梵夹,凡善书者能办之。至用儒流董厥役,借此进贤培邦基。晦翁岂止能诗者,澹庵胡公荐以诗。唐柳公权以笔谏,忠鲠随事堪箴规。去去行行勿复迟,未至烹雌炊扊扅。白玉之堂凤凰池,不著君辈当著谁。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9867c67db2558c0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