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续作永昭陵挽词五首·其四》
《续作永昭陵挽词五首·其四》全文
宋 / 欧阳修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素幕悠悠逗晓风,行随哀挽深宫

妃嫔莫向苍梧望,云覆昭陵洛水东。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哀挽(āi wǎn)的意思:表示对死者表示悲痛和缅怀。

逗晓(dòu xiǎo)的意思:逗乐,嬉笑。

妃嫔(fēi pín)的意思:指宫廷女子的身份和地位。也可用来形容女性地位高贵、美丽的样子。

洛水(luò shuǐ)的意思:洛水是指洛阳的河流,引申为洛阳的风景和文化。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美丽的风景或富有文化底蕴的地方。

深宫(shēn gōng)的意思:指宫殿深远而隐秘,也可比喻权力中心的内部。

悠悠(yōu yōu)的意思:形容时间长久、漫长。

昭陵(zhāo líng)的意思:指明亡国之事,警示后人。

注释
素幕:素色的帷幕,比喻清晨的薄雾。
悠悠:形容轻盈飘忽的样子。
哀挽:悲伤的挽歌,指丧葬或哀悼仪式上的音乐。
深宫:皇宫深处,代指皇家居所。
苍梧:古代传说中的山名,这里象征远方或死亡之地。
昭陵:唐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
洛水:古代中国河流,流经洛阳,与昭陵相邻。
翻译
轻纱般的晨雾在微风中摇曳,队伍伴着悲凉的挽歌走出深宫。
后妃们切勿向西方的苍梧眺望,因为昭陵已被乌云笼罩,它位于洛水东岸。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续作永昭陵挽词五首》中的第四首。诗中描绘了一幅清晨时分,宫中哀婉的挽歌场景,伴随着微风轻拂,似乎连天边的云彩都笼罩在哀思之中。诗人提醒妃嫔们不必再遥望远方的苍梧之地,因为昭陵(指唐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已被洛水东岸的云雾深深遮盖。通过这样的画面,诗人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对皇家陵寝的庄重敬意。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洁,富有画面感,展现了欧阳修独特的悼亡诗风格。

作者介绍
欧阳修

欧阳修
朝代:宋   字:永叔   号:醉翁   籍贯: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   生辰:1007-1072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猜你喜欢

黄鹂绕碧树

浓绿畦头菜,冬山不许,卸妆成睡。

冷露谁披,向长空送出,画中螺髻。

晚风桕舞,散秋影、晴霞余绮。

穷望眼、暮雨朝云更好,巫峰十二。手录吴船片纸。

感迁流、浪萍如寄。楚天外、甚乌衣巷陌,江令门第。

换尽玳梁旧燕,剩野泽霜鸿唳。

新来怕上层楼,但余清泪。

(0)

兰陵王.柳

倚空碧。金缕毵毵弄色。

东城树、曾记手栽,宿雨朝烟过寒食。飞花旧巷陌。

谁忆尘梁燕迹。

青芜地、如对故人,离合频年未头白。单衣又寒恻。

看远岸嘶骢,前渡浮鹢。桃花流水春归急。

愁弱絮飘堕,化萍无影,闻歌江上付太息。

甚杯酒消得。脉脉。意犹昔。待栗里人归,重卧窗北。

当门五柳垂丝直。任朔雁秋老,暮鹃春泣。

龙池无梦,但醉里,听夜笛。

(0)

好事近二首·其二

花影隔墙来,低压阑干红湿。

月子纤纤今夜,添一丝凉碧。

横斜珠斗转黄昏,银汉淡无色。

天上人间何处,忆玉人吹笛。

(0)

一萼红二首·其二

渺芙蓉。鬲苍烟一片,凉意入银塘。

帝子愁深,佳人梦浅,无数水佩风裳。

断霞晚、吟边日暮,听渔唱、谁和白蘋乡。

木叶微波,菱花满镜,遥忆琼妆。

天际湘灵鼓瑟,但数峰青峭,红冷斜阳。

弄水船头,罗裙裹鸭,何似覆取鸳鸯。

更留得、瑶华采采,荡兰桨、越女艳歌长。

可惜西风瘦影,楼外香光。

(0)

水龙吟

可怜宵梦无成,酒醒空倚秋灯语。

江湖十载,年光一昔,燕鸿来去。

帽影围青,衫痕剪碧,峭寒听雨。

甚水流花谢,人间天上,尽难着、销魂处。

纵使魂销未尽,问潘郎、鬓丝何许。

如今又况,飘零不似,少年心绪。

怨极愁多,无情有思,几回迟暮。

记宝钗楼上,黄昏小病,黯天涯路。

(0)

生查子

苔阶长绿痕,蕙盎生红萼。

卷起水精帘,人在朱阑角。深院开鱼钥。

微步鬟花落。春去尚余寒,莫被风吹著。

(0)
诗词分类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诗人
朱朴 庞尚鹏 邹元标 释智愚 郑珍 释心月 尹廷高 叶春及 黄仲昭 曹溶 曹伯启 宋伯仁 冯山 李处权 赵长卿 释智圆 凌义渠 丘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