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钝庵吊乐庵龙洲莲峰半山四古墓·其三》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逝去先人的追思与感慨。首句“泗园文脉接莲峰”,以“泗园”与“莲峰”象征逝者的文化传承与高尚品德,如同山川之脉络,绵延不绝。接着,“姓氏曾收县志中”,点明逝者在历史记载中的地位,虽已不在人世,但其姓名仍被载入史册,留下不朽的印记。
“只为书声消歇久”,诗人感叹时间的流逝,使得往日的书声不再,暗示逝者生前的教诲与智慧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最后,“子孙谁免哭途穷”,表达了对后人可能面临的困境与挫折的担忧,以及对逝者未能亲眼见证子孙成长的遗憾。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逝者的缅怀,也蕴含着对后世子孙的期望与关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水调歌头·其四次韵子云惠山见寄
潋潋桂华满,摇落楚江秋。
去年今夜,相望千里一扁舟。满目都门风露。
离别凄凉几度。霜雪渐盈头。
山水最佳处,常恨不同游。少年约,谈笑事,取封侯。
田园归晚,休问适不用吾谋。身外功名何处。
屈指如今老去。无梦到金瓯。
剩买五湖月,吹笛下沧洲。
少稷劝饮每作色明远忽拂袖去戏呈
无多酌我盖司隶,不能满觞田将军。
坐中幸免沐猴舞,且复周旋非贵人。
人言劝饮无恶意,君胡作恶使客起。
少陵亦遭田父肘,况我忘形友君子。
从今勿劝亦勿辞,我欲眠时君自归。
先生一斗一石醉,莫问喧争与嘲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