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林木凋零的景象,以及寒风的凛冽,通过自然界的描写映射出一种悲凉的情感。首句“秋林本自萎”,点明了秋天林木自然凋零的规律,一个“萎”字形象地表现了树木枯黄、落叶的情景。接着,“朔风劳尔怒”一句,将风人格化,赋予其情感色彩,通过“劳尔怒”(使你愤怒)的描述,突出了寒风的凛冽和无情,与秋林的衰败形成呼应。
后两句“客子赋无衣,哀鸿夜中度”,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这里的“客子”指的是漂泊在外的人,他们可能因为生活所迫,无法拥有足够的衣物御寒,因此“赋无衣”。而“哀鸿”则常用来比喻流离失所、哀鸣不止的人或动物,这里借以形容那些在寒冷夜晚中艰难跋涉、寻求庇护的人们。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生活艰辛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隐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物命运的描绘,展现了元末明初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时代背景,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弱者的同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白鹤吟示觉海元公
白鹤声可怜,红鹤声可恶。
白鹤静无匹,红鹤喧无数。
百鹤招不来,红鹤挥不去。
长松受秽死,乃以红鹤故。
北山道人曰,美者自美,吾何为而喜。
恶者自恶,吾何为而怒。
去自去耳,吾何阙而追。
来自来耳,吾何妨而拒。
吾岂厌喧而求静,吾岂好丹而非素。
汝谓松死吾无依邪,吾方舍阴而坐露。
北山三咏其二——觉海方丈
往来城府住山林,诸法翛然但一音。
不与物违真道广,每随缘起自禅深。
舌根已净谁能坏,足迹如空我得寻。
岁晚北窗聊寄傲,蒲萄零落半床阴。
次韵酬邓子仪二首
金陵邂逅府东偏,手得新蒲每共编。
采石偶耕垂百日,青溪并钓亦三年。
君才有用方求禄,我志无成稍问田。
一笑欲论心迹事,白头相就且欹眠。
答韩持国芙蓉堂二首
投老归来一幅巾,尚私荣禄备藩臣。
芙蓉堂下疏秋水,且与龟鱼作主人。
送黄吉父将赴南康官归金溪三首
柘冈西路白云深,想子东归得重寻。
亦见旧时红踯躅,为言春至每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