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瑶池燕》
《瑶池燕》全文
明 / 沈宜修   形式: 词  词牌: 越江吟

轻寒阵阵欺花困。半袅垂杨,乍笼馀恨。藏微晕。

罗巾愁湿妆前认。傍帘栊、花影堆闷。香消损

东风几负春信。凭谁讯。平波正远怜双鬓。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垂杨(chuí yáng)的意思:指柳树垂下的枝叶。比喻形态柔美、姿态优雅。

春信(chūn xìn)的意思:春天的消息,指春天来临的预兆。

东风(dōng fēng)的意思:东风是指从东方吹来的风,引申为春风,也比喻好消息、繁荣的前兆。

帘栊(lián lóng)的意思:指窗帘和窗棂,形容家境贫寒。

罗巾(luó jīn)的意思:指人的容貌、仪态。

平波(píng bō)的意思:

见“ 平陂 ”。

轻寒(qīng hán)的意思:指天气寒冷,但不算严寒。

消损(xiāo sǔn)的意思:指故意贬低、诋毁他人以凸显自己的优越感。

阵阵(zhèn zhèn)的意思:连续不断的出现或传来

鉴赏

这首《瑶池燕》由明代诗人沈宜修所作,描绘了一幅春日里花木扶疏、轻寒袭人的景象,以及女子对时光流逝、春信难觅的感慨。

首句“轻寒阵阵欺花困”,以“轻寒”开篇,点明了季节的变换,寒意虽轻,却足以让花朵感到困顿,暗示着春天的脆弱与短暂。接着,“半袅垂杨,乍笼馀恨”两句,通过垂柳的轻柔与淡淡的哀愁,进一步渲染了春末夏初时节特有的伤感氛围。柳枝半垂,似乎在诉说着未尽的故事,而“笼”字则形象地描绘出一种朦胧、忧郁的意境。

“藏微晕。罗巾愁湿妆前认”两句,将镜头转向一位女子,她或许是在花前徘徊,或是对着镜中映照的自己,发现妆容已因泪水而模糊,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哀叹,也是内心情感的流露。女子的愁绪如同微晕般难以言说,却又无处不在,连罗巾都因此而湿透。

“傍帘栊、花影堆闷。香消损。”这里通过描写女子身边的环境——帘栊旁堆积的花影和逐渐消散的香气,进一步强化了她内心的压抑与孤独。花影的堆积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香气的消散则暗示着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

最后,“东风几负春信。凭谁讯。平波正远怜双鬓。”东风本是春的使者,但在女子看来,它似乎一次次辜负了传递春的消息,让人不禁怀疑起它的存在。她独自一人,面对着远方平静的水面,怜惜着自己的双鬓,表达了对青春易逝、岁月无情的深深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女子在春末夏初时节对自然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时光即将逝去的无奈与哀愁。

作者介绍
沈宜修

沈宜修
朝代:明   字:宛君   籍贯:苏州府吴江   生辰:1590—1635

(1590—1635)苏州府吴江人,字宛君。山东副使沈珫之女,工部郎中叶绍袁之妻。工诗词,生三女皆能诗,母女相与题花赋草。因女死神伤而卒。绍袁集妻女之作,编为《午梦堂十集》。
猜你喜欢

酬尚颜

取尽风骚妙,名高身倍闲。

久离王者阙,欲向祖师山。

幕府秋招去,溪邻日望还。

伊余岂酬敌,来往踏苔斑。

(0)

谢炭

正拥寒灰次,何当惠寂寥。

且留连夜向,未敢满炉烧。

必恐吞难尽,唯愁拨易消。

豪家捏为兽,红迸锦茵焦。

(0)

喜乾昼上人远相访

彼此垂七十,相逢意若何。

圣明殊未至,离乱更应多。

澹泊门难到,从容日易过。

馀生消息外,只合听诗魔。

(0)

欲游龙山鹿苑有作

龙山门不远,鹿苑路非遥。

合逐闲身去,何须待客招。

年华残两鬓,筋骨倦长宵。

闻说峰前寺,新修白石桥。

(0)

寄洛下王彝训先辈二首·其二

北极新英主,高科旧少年。

风流传贵达,谈笑取荣迁。

洛水秋空底,嵩峰晓翠巅。

寻常谁并马,桥上戏成篇。

(0)

夏日林下作

烦暑莫相煎,森森在眼前。

暂来还尽日,独坐只闻蝉。

草媚终难死,花飞卒未蔫。

秋风舍此去,满箧贮新篇。

(0)
诗词分类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诗人
于志宁 陈瑸 诸葛恪 崔液 徐锴 高力士 欧阳衮 丁宝臣 黄宽 储大文 梁鸿 李璮 怀素 黄颇 戴敦元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