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哦松谢丞托兴于琴剑金玉各赋一章因赋答之》
《哦松谢丞托兴于琴剑金玉各赋一章因赋答之》全文
元 / 陈谟   形式: 古风

为琴为递钟冰茧孤桐

下堂猗兰上堂薰风

一嘿成连师,无亏昭文氏。

所贵荐郊丘,何心劳郑卫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冰茧(bīng jiǎn)的意思:比喻人在困境中无法自拔,无法自由行动。

成连(chéng lián)的意思:指人的成就或地位连续不断地提高。

递钟(dì zhōng)的意思:指代事情或情况逐渐恶化或变得更加复杂。

孤桐(gū tóng)的意思:指孤独、孤立无援的状态。

郊丘(jiāo qiū)的意思:指城市周边的乡村地区,也用来形容离城市较远的地方。

连师(lián shī)的意思:连续拜访不同的老师或学者,以求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上堂(shàng táng)的意思:指上课、听讲。也可用来形容学生上课时的态度和行为。

无亏(wú kuī)的意思:没有亏损或缺陷,完美无缺。

下堂(xià táng)的意思:指下台、退下,表示官员离开官场或辞去职务。

薰风(xūn fēng)的意思:指风吹过后,留下的芳香气味。

猗兰(yī lán)的意思:形容美丽动人的样子或者事物

昭文(zhāo wén)的意思:昭示文明、宣扬文化。

郑卫(zhèng wèi)的意思:指贤明的君主或官员,也用来形容有道德操守、能力出众的人。

鉴赏

这首诗以琴、钟、桐、兰、薰风等自然元素入题,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诗人通过“为琴为递钟”开篇,将琴与钟并置,暗示了音乐与时间的交融,营造出一种深邃而悠远的意境。接着,“冰茧弦孤桐”一句,以冰茧形容琴弦的清冷与坚韧,孤桐则象征着琴的独立与高洁,进一步深化了音乐与自然的联系。

“下堂写猗兰,上堂奏薰风”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在下堂描绘兰花的幽香,另一方面在上堂演奏薰风的和煦,展现了音乐与自然景象的和谐共融,同时也寓意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美好。

“一嘿成连师,无亏昭文氏”中,“嘿”通“默”,意指沉默或静默,这里借以表达对音乐大师连师的敬仰,以及对古代音乐理论家昭文氏的追思。这两句不仅体现了对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也蕴含了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最后,“所贵荐郊丘,何心劳郑卫”表达了诗人对于音乐在祭祀礼仪中的崇高地位的认可,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音乐(郑卫之音)的淡然态度,强调了音乐在精神层面的价值与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音乐与自然、历史与现实的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对音乐艺术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介绍
陈谟

陈谟
朝代:元

(1305—1400)元明间江西泰和人,字一德。幼能诗文,尤精经学,旁及子史百家。隐居不求仕,而究心经世之务。尝谓学必敦本,必先变化气质,若礼乐、刑政、钱谷、甲兵、度数之详,亦不可不讲习。洪武初征至京师议礼,宋濂等请留为国学师,引疾辞。家居教授,屡应聘为江浙考试官。学者称海桑先生。有《海桑集》。
猜你喜欢

秋蕊香·玉露瀼瀼

玉露瀼瀼,秋色似画,东堂宴席初开。
红萸泛寿斝,紫菊上妆台。
倚栏见、新雁已南来。
落霞孤鹜徘徊。
最奇处,重阳将近,凉满襟怀。
萧洒秀眉,华发丹脸,映双瞳、的皪如孩。
擘香笺、听丽句新裁。
池上三回蟠桃熟,玉纤时捧琼杯。
但愿得,年年此会满蓬莱。

(0)

好事近·淮上五分符

淮上五分符,名在图书东壁。
坐对书成多暇,写青箱千帙。
一杯先为祝东风,丹诏来朝夕。
何处称公挥翰,定北扉西掖。

(0)

鹧鸪天·小泊横塘日欲斜

小泊横塘日欲斜。
一枝犹有未残花。
几年燕子无消息,今日飞来王谢家。
歌水调,韵琵琶。
声声都是苑年华。
钗头杏子今如许,翦烛裁诗莫问他。

(0)

好事近·今古满胸中

今古满胸中,韬略一时人杰。
高卧溪山好处,迟十年斋钺。
朱轓休傍武陵溪,梅花记曾别。
早晚殿前归侍,总周庐千列。

(0)

蓦山溪·冰清玉映

冰清玉映,自是闺房秀。
十里卷朱帘,好紫陌、家家未有。
天然情素,高压一城春,花艳丽,月精神,梅韵腰肢瘦。
曲屏虚幌,枉著鸳鸯绣。
不是不相逢,泪空滴、年年别袖。
从他兰菊,秋露与春风,终不似,玉人人,一片心长久。

(0)

眼儿媚·铃阁寻盟未肯寒

铃閤寻盟未肯寒。
鹢首驻江干。
云烟翰墨,风流尊俎,不放更残。
金声掷地西清老,天未许终闲。
知音素赏,当筵一曲,流水高山。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陆希声 刘邦 卢谌 顾允成 马怀素 刘三吾 李天馥 杨云翼 乔吉 萧观音 伍乔 窦光鼐 桓温 薛莹 虞羲 雍裕之 冯班 綦毋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