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一 百 五 日 夜 对 月 唐 /杜 甫 无 家 对 寒 食 ,有 泪 如 金 波 。斫 却 月 中 桂 ,清 光 应 更 多 。仳 离 放 红 蕊 ,想 像 嚬 青 蛾 。牛 女 漫 愁 思 ,秋 期 犹 渡 河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仳离(pǐ lí)的意思:指夫妻分离、离异。
愁思(chóu sī)的意思:愁思指因忧虑、担忧而感到忧愁的思考和思绪。
渡河(dù hé)的意思:渡河是指过河,也可引申为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或突破障碍。
光应(guāng yìng)的意思:指只看到表面现象而未能看到问题的本质和真相。
寒食(hán shí)的意思:指寒食节,也指寒食节期间的寒食禁火。
金波(jīn bō)的意思:指金色的波浪,比喻光辉灿烂的景象或壮丽的气势。
牛女(niú nǚ)的意思:形容女性勤劳、能干,具有牛一样的力量和耐力。
清光(qīng guāng)的意思:指光亮、明亮
青蛾(qīng é)的意思:形容人年轻美丽,貌美如花。
秋期(qiū qī)的意思:秋天的季节
却月(què yuè)的意思:指在月亮升起之前,已经看到了它的光辉。
无家(wú jiā)的意思:没有家,无家可归
想像(xiǎng xiàng)的意思:指根据自己的思考和想象力创造出新的事物或情景。
月中(yuè zhōng)的意思:指月亮处于中央位置,也可指月份的中间时期。
月中桂(yuè zhōng guì)的意思:比喻才华出众的人在众人中脱颖而出。
- 注释
- 无家:没有房舍,没有家庭。
此处说的是没有家人和自己在一起。
寒食:即寒食节,亦称“禁烟节”、 “百五节”,在农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天。
金波:形容月光浮动,因亦即指月光。
斫却:砍掉。
一作“折尽”。
月中桂:指的是传说中月宫所植的桂树,此处暗用了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
清光:清亮的光辉。
此指月光。
仳离:别离。
旧指妇女被遗弃二离去。
红蕊:红花。
想像:意思是想念故人的样子。
嚬:同“颦”,皱眉,蹙眉,使动用法,使……蹙眉的意思。
青蛾:旧时女子用青黛画的眉。
牛女:即牛郎与织女。
秋期:指七夕。
牛郎织女约会之期。
- 翻译
- 没有家人一起过这寒食节,此时的眼泪也像金波一样涌动不止。
如果砍去了月中的桂树,月亮的光辉会更加清澈皎洁吧?
月亮偏在离别时散播光泽,想必思念故人会使得妻子为之蹙眉吧。
牛郎织女愁思漫漫,每年秋天七夕尚能团聚,而我何时才能与家人团聚?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寒食节无家可归的孤独与悲凉。"有泪如金波"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哀伤与不舍,泪水如同黄金一般珍贵而弥漫。"斫却月中桂"则是用刀斩断了心中的挂念,即便是在明亮的月光下,也无法减少这份清冷。
"仳离放红蕊"一句,通过对花开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悲伤。"想像嚬青蛾"则是借助自然景物来比喻自己的处境,如同那不断变化的蝉虫,无法安定。
"牛女漫愁思"一句中,牛郎织女的神话被用来形容诗人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情与惆怅。"秋期犹渡河"则是表达了即便是在秋天,这份离别之痛依旧如影随形,无法摆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借用神话故事,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于家国的思念与个人的孤独感受。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女冠子·昨夜夜半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
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
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女冠子·四月十七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
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
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谒金门·春漏促
春漏促,金烬暗挑残烛。
一夜帘前风撼竹,梦魂相断续。
有个娇娆如玉,夜夜绣屏孤宿。
闲抱琵琶寻旧曲,远山眉黛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