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甚南轩竹半黄,晚抽旱笋杂榛荒。
不嫌毒手千竿尽,稍放清风八月凉。
短彗只堪除粪壤,新萌会看伏牛羊。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洗竹》,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日竹林的画面。首句“寒甚南轩竹半黄”,写出了南窗下竹子在深秋时节的凋零景象,透露出一股萧瑟之感。接着,“晚抽旱笋杂榛荒”描绘了竹林中晚季仍有旱笋冒出,与杂草榛树共处荒凉之地,展现出坚韧的生命力。
“不嫌毒手千竿尽,稍放清风八月凉”两句,诗人寓言竹子虽遭摧残,但仍无畏地生长,期待着秋天的到来能带来一丝清凉。这里的“毒手”暗指可能的破坏或困难,而“清风八月凉”则象征着希望和新生。
“短彗只堪除粪壤,新萌会看伏牛羊”进一步表达了对竹子的赞美,比喻其坚韧如短彗,即使被用于清除田间的粪土,也能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同时,竹笋的新芽预示着丰收的季节和牛羊的滋养。
最后两句“扶持造化须人力,早听人言布麦糠”揭示了诗人的哲理,认为自然界的繁荣离不开人的努力和智慧,要像对待竹子一样,适时地给予帮助和引导,才能实现丰收和进步。
整体来看,苏辙通过洗竹这一日常景象,寓言人生哲理,展现了他对自然与人力关系的独特见解。
一叶黄时秋气清,三山转处大江横。
禽鱼自有亲人意,草木皆能识履声。
晴望高崖寻李愿,酒行半道致渊明。
将诗与结江山好,他日来游分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