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咏物诗十首·其三蛙鼓》
《和咏物诗十首·其三蛙鼓》全文
明 / 卢龙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百蛰当春喜尽苏,融融乐意江湖

繁声在处皆成部,急响人为援桴

振鹭似缘知警舞,奇花如解应催呼。

门庭亦类都官署,祢史渔阳得并无。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百蛰(bǎi zhé)的意思:形容众多的蛇、虫等动物蜂拥而至。

都官(dōu guān)的意思:指掌管全局、管理一切的官员或机构。

繁声(fán shēng)的意思:指声音嘈杂,喧闹不安的样子。

官署(guān shǔ)的意思:官署指的是官府的机关部门或官员的职位。

急响(jí xiǎng)的意思:形容声音高亢、刺耳、急促。

江湖(jiāng hú)的意思:指社会上的浮动人员、游离人士,也指江湖中的各种事物和活动。

乐意(lè yì)的意思:愿意、乐于

门庭(mén tíng)的意思:指门前的庭院,也泛指门前的场所。形容门庭繁忙,人多车辆杂乱。

人为(rén wéi)的意思:由人为主动创造或引起的事物或行为。

融融(róng róng)的意思:形容事物和谐统一,融洽和睦。

意满(yì mǎn)的意思:心满意足,满意而欣慰。

渔阳(yú yáng)的意思:渔阳是指渔夫在阳光明媚的天气下垂钓,比喻人们在安逸舒适的环境中消磨时光,不思进取。

援桴(yuán fú)的意思:指用手拿着木棍或者其他东西来支撑住正在倒塌的房屋或者其他建筑物,以防止其倒塌。

在处(zài chǔ)的意思:在某个地方或环境中处于特定的状态或境地。

振鹭(zhèn lù)的意思:指鹭鸟振动翅膀,意味着振翅高飞,形容人的志向远大,奋发向上。

知警(zhī jǐng)的意思:知道警惕,明白警告。

鉴赏

此诗描绘了春天到来时,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以蛙鸣为喻,生动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活力。首句“百蛰当春喜尽苏”点明了春天的来临,各种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充满了喜悦与生机。接着,“融融乐意满江湖”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春日的温暖与和煦,使得江湖也充满了欢愉的气息。

“繁声在处皆成部,急响何人为援桴”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蛙鸣的热闹场景,无论是田野还是江湖,到处都能听到蛙鸣之声,如同乐队演奏,节奏急促,仿佛有人在指挥一般。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蛙鸣比作乐队的演奏,既生动又富有诗意。

“振鹭似缘知警舞,奇花如解应催呼”则通过振鹭(白鹭)的舞蹈和奇花的开放,进一步丰富了春天的景象,暗示了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庆祝春天的到来,表现出一种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最后,“门庭亦类都官署,祢史渔阳得并无”两句,以门庭比作官署,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仿佛整个世界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没有了冬天的沉寂与萧瑟。这里的“祢史渔阳”可能是指古代官员或文人,诗人借此表达出春天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自然界的复苏,也寓意着社会的繁荣与文化的发展。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和谐共处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深深热爱。

作者介绍

卢龙云
朝代:明

广东南海人,字少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马平知县,补邯郸,治行为诸县之最。复补长乐,以忤权要,左迁江西藩幕。累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有《四留堂稿》、《谈诗类要》。
猜你喜欢

董源溪山风雨

腻云落脚雨森森,山色模糊树影沉。

曲尽人情宁尔藉,周书熟读久关心。

(0)

至正定府驻跸

春巡重此驻东垣,疆政民风历省存。

二釜饔飧稍养给,十年生聚益滋繁。

迤西屏障围恒麓,直北共球拱蓟门。

高阁佛香应降祉,南山祝寿奉金根。

(0)

山村二首·其一

山村野叟跽途隅,最是常言最慰吾。

百岁不知兵革事,凿耕老幼乐于于。

(0)

雪中度长城岭

三度五台三度雪,名山灵应真殊绝。

瀌瀌或或无定形,回薄林峦喷玉屑。

入云那见向来蹊,马踏冰花不作泥。

盘盘磴道徐策骑,已廑吏役劳铲治。

低飞乱洒皆入画,冲烟越岭真宜诗。

我无文殊平等智,沾衣?帽夫岂辞。

(0)

直?总督方观承奏报保阳一带均沾膏泽既深庆慰益戒满盈

去岁春膏已孔嘉,今春嘉较旧年加。

竟逢一尺沾高下,岂有三朝遍迩遐。

实觉德凉讵昭假,独蒙恩厚敢矜誇。

耕无虑矣收方远,益励持盈望戒奢。

(0)

广利渠

高氏疏源远,中山敷泽均。

不辞费国帑,所冀利农民。

数县资浇溉,一渠绕隰畛。

经营知本务,尚尔忆前人。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诗人
曹贞吉 郑文焯 张先 高翥 苏舜钦 谢朓 李端 黄道周 葛立方 康海 林景熙 寇准 厉鹗 陈基 陈文蔚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