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间梧畔故应佳,非但才高诗亦葩。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挽 郑 永 福 宋 /刘 克 庄 竹 间 梧 畔 故 应 佳 ,非 但 才 高 诗 亦 葩 。世 胄 蚤 通 枢 相 谱 ,里 人 知 是 大 魁 家 。谁 言 陶 令 才 为 米 ,不 遣 潘 郎 再 种 花 。□□
云 深 华 表 远 ,北 风 无 赖 送 哀 笳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哀笳(āi jiā)的意思:指悲伤的笳声,比喻悲痛、哀悼之情。
北风(běi fēng)的意思:指寒冷的北风,比喻严寒的天气或环境。
不遣(bù qiǎn)的意思:不放走,不遣送
大魁(dà kuí)的意思:指在比赛、竞争中取得第一名或者最高荣誉。
非但(fēi dàn)的意思:不仅仅,不止
华表(huá biǎo)的意思:指高大、华丽的建筑物或构筑物。
里人(lǐ rén)的意思:指与自己有亲近关系的人,也可以指内部人员。
令才(lìng cái)的意思:指才华出众,有出色的才能。
潘郎(pān láng)的意思:形容人的性格高傲自负,不肯屈服。
世胄(shì zhòu)的意思:指世代高贵的家族,也指世袭的贵族阶层。
枢相(shū xiāng)的意思:枢相是指古代中国的宰相,担任国家政务的重要职位。
陶令(táo lìng)的意思:形容人的品行高尚,才华出众,能够给人以启发和教诲。
无赖(wú lài)的意思:指言行不守礼法,不讲道义,不守诺言的人。
- 翻译
- 竹林梧桐之间自然景色宜人,他的才华不仅出众,诗歌也别具一格。
他出身名门,早早地就与宰相家族有联系,邻里都知他是未来的状元之选。
谁说陶渊明的才华仅限于写田园诗,他不会像潘岳那样再次种植花木。
云端深处的华表显得遥远,北风吹过,带来了哀伤的胡笳声。
- 注释
- 竹间梧畔:竹林和梧桐树旁,形容环境清幽。
才高诗亦葩:才华出众,诗歌新颖独特。
世胄蚤通枢相谱:世家子弟早与权贵家族有联系。
大魁家:指科举考试中的状元。
陶令:陶渊明,以其田园诗著名。
潘郎:潘岳,古代美男子,这里比喻种花之人。
华表:古时路标或宫殿前的石柱,象征着远方。
哀笳:悲伤的胡笳声,常用于表达哀愁。
- 鉴赏
此诗为宋代文学家刘克庄所作,名《挽郑永福》。首句“竹间梧畔故应佳”,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环境的欣赏和向往之情。“非但才高诗亦葩”则赞扬了郑永福不仅才华横溢,其诗作也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接下来,“世胄蚤通枢相谱,里人知是大魁家”两句中,诗人以比喻手法,将郑永福的家族背景比作世代相传的大族,里巷皆知其为显赫门第之子弟。
“谁言陶令才为米,不遣潘郎再种花”,这两句则是对古代文学家陶渊明和潘岳的引用。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去官职,寄情于田园之生活;而潘岳则以诗才著称,但终究未能实现政治理想。这里诗人通过对这两位古人态度的赞颂,表达了自己对于纯粹文学追求和不为世俗所动摇的坚持。
最后,“□□云深华表远,北风无赖送哀笳”中,“□□”处应是指某种景物或情感,但因字句残缺,不得而知。尽管如此,从后文“云深华表远”可见诗人是在描绘一种超脱尘世、心境高远的情状。而“北风无赖送哀笳”则通过对北风和哀笳(一种乐器)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凄凉孤寂之感。整体而言,这两句在营造出一幅超凡脱俗的意境。
总的来说,此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刘克庄的文学才华,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于郑永福不仅有杰出的文学才能,而且家族背景显赫的赞赏之情。通过对古代文人的引用和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高洁精神境界的向往,以及对纯粹艺术追求的坚守。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扫花游/扫地游
蕙风扬暖,渐草色分吴,柳阴迷楚。寸心似缕。
看窥帘燕妥,妒花蝶舞。剪剪愁红,万点轻飘泪雨。
怕春去。问杜宇唤春,归去何处。后期重细许。
倩落絮飞烟,障春归路。长亭别俎。
对歌尘舞地,暗伤蛮素。算得相思,比著伤春又苦。
正凭伫。听斜阳、断桥箫鼓。
钓鱼台
罗浮山崒嵂,安有钓鱼台。
台居观东隅,此名从何来。
昔时爨下童,辛勤水与柴。
岁久功行完,豹变山阴霾。
一朝采幽涧,恍然江海涯。
篙师舣舟在,相与语诙谐。
爨童有行计,篙师相与偕。
得鱼馈主翁,辞去挽不回。
傍者蹑其踪,扁舟往岩崖。
始信武陵源,有路通尘埃。
回视所遗鱼,化作沟中材。
古有恒真人,事岂欺我哉。
太公渭水滨,白头佐□□。
子陵七里滩,清风永可怀。
爨人去几秋,鱼台尚崔嵬。
此名照青史,此石封苍苔。
我来笔其事,灵踪救沈埋。
山中胜事多,对此空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