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高蓼》
《次韵高蓼》全文
宋 / 洪咨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隰荭照眼似船窗,只欠沙头野鸭双。

花引穟垂丹作佩,叶扶节起翠为幢。

妇收滋味归羹鼎,儿挹馨香酒缸

老我为渠牵午梦,白蘋风冷钓烟江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ùngāoliǎo
sòng / hóngkuí

hóngzhàoyǎnchuánchuāngzhīqiànshātóushuāng

huāyǐnsuìchuídānzuòpèijiécuìwèizhuàng

shōuwèiguīgēngdǐngérxīnxiāngjiǔgāng

lǎowèiqiānmèngbáipíngfēnglěngdiàoyānjiāng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酒缸(jiǔ gāng)的意思:比喻人的才智或知识像酒一样丰富。

老我(lǎo wǒ)的意思:自私、自利,只顾自己而不顾他人。

沙头(shā tóu)的意思:沙地的起伏。

馨香(xīn xiāng)的意思:形容香气扑鼻,令人愉悦。

烟江(yān jiāng)的意思:指江水上升成烟雾状,形容水汽腾腾,景色美丽。

野鸭(yě yā)的意思:指不受拘束、自由自在的人。

照眼(zhào yǎn)的意思:指事物或言论引起关注、引起注意

滋味(zī wèi)的意思:指食物的味道,也用来形容事物的特殊感受或体验。

注释
隰荭:湿地的荭草,一种水边植物。
船窗:比喻湿地草丛的景象。
沙头:水边沙滩。
野鸭双:增添自然生动气息的野鸭。
穟垂丹:垂挂的花穗,颜色像丹砂。
翠为幢:翠绿的叶子像旗帜。
归羹鼎:归家后放入锅中烹饪。
儿挹馨香:孩子们汲取花香。
酒缸:盛酒的容器。
牵午梦:引发午睡中的梦境。
白蘋风冷:白蘋草在冷风中摇曳。
钓烟江:在烟雾笼罩的江边垂钓。
翻译
湿地的荭草映入眼帘,如同船舱的窗户,只差一对沙洲上的野鸭相伴。
花朵低垂,红色如佩饰;叶片随风摇曳,翠绿如旗帜。
妇女们采摘着这美味,准备放入锅中烹饪;孩子们则带着香气,奔向酒缸畅饮。
这美景让我沉醉,连午睡时都梦见了它;在白蘋飘摇的江面,冷风吹过,我在钓鱼烟波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画面。首句“隰荭照眼似船窗”以隰荭(一种水边植物)比喻船舱的窗户,形象地展现出水边植物的繁茂和清澈水面的映照。次句“只欠沙头野鸭双”,增添了动态元素,暗示了自然生态的和谐与生机。

接下来,“花引穟垂丹作佩,叶扶节起翠为幢”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将花穗比作红色的佩饰,叶子则如翠绿的旗帜,描绘出花的艳丽和叶的生机盎然。这两句诗富有画面感,充满诗意。

“妇收滋味归羹鼎,儿挹馨香赴酒缸”描绘了家庭生活的温馨场景,妇女采集花果准备佳肴,孩子们则汲取香气,欢欣地取材于自然。这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最后一句“老我为渠牵午梦,白蘋风冷钓烟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向往,自己仿佛被这样的景象牵引入梦,想象在白蘋丛中,面对冷风吹拂、江面烟雾缭绕的钓鱼场景,流露出诗人闲适淡泊的心境。

总的来说,洪咨夔的这首《次韵高蓼》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以及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深深眷恋。

作者介绍
洪咨夔

洪咨夔
朝代:宋   字:舜俞   号:平斋   籍贯:汉族   生辰:1176~1236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杭州)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猜你喜欢

玉堂早起

早起多奔走,旬休亦往还。

偶因二士试,始得一朝閒。

灵鹊花枝上,金鱼荇蒂间。

素餐终有愧,只忆旧家山。

(0)

史清翁谈诗走笔次韵

公退门庭静,轻风辊絮毬。

故人惊一见,小酌散千忧。

西上不容久,东归又别愁。

何当附舟尾,从此遂归休。

(0)

王大卿挽词·其三

图史但环堵,江湖几问津。

虽多暮年乐,谁忍半生贫。

海内清名满,毫端秀句新。

风流嗟顿尽,晋韵更何人。

(0)

尺五亭

旧说城南社,今登山外亭。

宫墙步可到,御柳望中青。

引啸千岩响,哦诗过鸟听。

曲栏频徙倚,归思渺东溟。

(0)

渡扬子

江豚吹浪雨飕飗,望断天涯人白头。

一舸乘风渡扬子,数鸥导我过瓜州。

(0)

客省听燕乐

晓入金门拜紫宸,门前错立士如云。

未容密侍君王宴,祇许钧天隔殿闻。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李咸用 蔡伸 柳贯 宋濂 吴伟业 晁冲之 李昴英 蒋春霖 霍韬 田锡 谭处端 刘黻 贾似道 文廷式 程垓 林旭 舒亶 张九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