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分微有树,火灭远闻榔。
兴云连海岫,望斗指吴乡。
这首诗描绘了宝应湖夜晚泛舟的情景,以苍茫的湖面和远处的景物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首句“四顾但苍苍,天低湖水长”开篇即展现出广阔的视野,湖面与天空相连,给人一种天地广阔、心胸开阔的感觉。“苍苍”二字不仅形容了湖面的深邃,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沉静与思考。
接着,“烟分微有树,火灭远闻榔”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湖面上的细节。烟雾缭绕中隐约可见树木,远处的篝火已熄灭,却能听到榔木的声音,这些细节丰富了画面,增加了诗的层次感,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静谧。
“兴云连海岫,望斗指吴乡”则将视线从湖面转向更远的地方,云海相连,仿佛与大海相接,斗转星移,指向遥远的故乡。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象,也寄托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
最后,“今日乘槎客,犹如到汉傍”以“乘槎客”这一典故,表达了诗人如同古代传说中的乘木筏至天河边的探险者,既是对自身处境的自喻,也是对追求理想、探索未知的一种精神象征。同时,这句话也巧妙地呼应了题目中的“宝应湖”,暗示了诗人虽身处异乡,但心中仍怀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宝应湖夜晚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作品。
惯娇怜软惜,常欲自,拟嫦娥。
向云母窗前,琉璃阶下,小步轻那。
徘徊几回顾影,更喁喁、私语意如何。
恋此清光不寐,孤帏想也情多。乘槎隐隐隔明河。
奈树影婆娑。看脸晕霞时,眼横波际,好景偏讹。
欲凭广寒高处,问霓裳、一曲待谁歌。
今夜炤人两地,炤人还炤心么。
云雷天堑,金汤地险,名藩自古皋兰。营屯绣错,山形米聚,喉襟百二秦关。鏖战血犹殷。见阵云冷落,时有雕盘。静塞楼头晓月,依旧玉弓弯。
看看,定远西还。有元戎阃命,上将斋坛。区脱昼空,兜零夕举,甘泉又报平安。吹笛虎牙间。且宴陪珠履,歌按云鬟。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