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伤裴录事丧子》
《伤裴录事丧子》全文
唐 / 王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兰阶霜候早,松露穸台深。

魄散珠胎没,芳销玉树沈。

露文晞宿草,烟照惨平林

芝焚叹息流恨满籯金。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āngpéishìsàng
táng / wáng

lánjiēshuānghòuzǎosōngtáishēn
sànzhūtāiméifāngxiāoshùchén

wén宿cǎoyānzhàocǎnpínglín
zhīfénkōngtànliúhènmǎnyíngjīn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流恨(liú hèn)的意思:指流连忧愁、悲伤的心情。

平林(píng lín)的意思:指平坦的原野或平地

霜候(shuāng hòu)的意思:指冬季寒冷的天气。

松露(sōng lù)的意思:形容人或物重要而珍贵,难以得到或理解。

宿草(sù cǎo)的意思:指长期生活在某个地方或依赖某个地方的人。

叹息(tàn xī)的意思:

[释义]
(动)〈书〉叹气。
[构成]
动宾式:叹|息
[例句]
说到伤心处;她叹息不止。(作谓语)
[同义]
叹气

穸台(xī tái)的意思:指官员不正直,行为不端正。

玉树(yù shù)的意思:指品质高尚、才华出众的人或事物。

芝焚(zhī fén)的意思:指宝贵的东西被毁坏或浪费。

珠胎(zhū tāi)的意思:指胎儿形成时,像珠子一样圆润而有光泽,比喻事物初生时的美好状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凄清而哀婉的情景。"兰阶霜候早,松露穸台深"两句,通过对兰草覆盖着霜气和松树上露珠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晨、寂静而略带寒意的氛围。霜的出现暗示了季节的转换,也许是秋末或冬初,这种季节常常与哀伤的情感联系在一起。

"魄散珠胎没,芳销玉树沈"接着描绘了一种美好事物逝去的场景。"魄散"可能指的是光芒消散,而"珠胎"和"玉树"都是珍贵美好的比喻,它们的"没"和"沈"则表达了这些美好之物的丧失,这里的"芳销"更是强调了这种逝去的无可挽回。

接下来的"露文晞宿草,烟照惨平林"继续保持着对自然界细腻描写的风格。这里通过露水在草地上的痕迹和烟雾笼罩下的平淡山林,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有些悲凉的情景。

最后两句"芝焚空叹息,流恨满籯金"则是诗人情感的直接抒发。"芝焚"表达了一种美好事物被毁坏的哀伤,而"空叹息"则是在强调这种哀伤无法慰藉。"流恨"和"满籯金"则可能是对逝去之物无尽的怀念和哀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易逝、生命脆弱以及个人悲伤的深切感慨。

作者介绍
王勃

王勃
朝代:唐   字:子安   籍贯: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   生辰:649或650~676或675年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
猜你喜欢

高节楼

自古高节士,无如严子陵。

客星耀寒芒,归隐不可徵。

妇人守妇节,之死矢不二。

以节加今名,或顺或婉懿。

舍是而曰高,高岂在闺壸?

由名斯究实,于义窃未稳。

袁母陈氏媪,一邑称淑贤。

训儿昌家基,母老雪满颠。

岩岩高节楼,枅栱绚云日。

一赋柏舟诗,千古保贞吉。

(0)

和饶介之秋怀诗韵·其一

邻瓮新篘曲米香,梦魂夜夜绕槽床。

故人不饮今何在,秋尽空山苜蓿长。

(0)

墨兰

能让吴君子,伤谗楚大夫。

延陵无宿草,湘水有新蒲。

(0)

送盛克明辟掾浙省移家吴兴

十年三送沧江别,此日分携又不同。

辟掾远趋青锁闼,移家喜近水晶宫。

勿论后会知何地,且念离群独老翁。

幕府郎君应问讯,为言憔悴坐诗穷。

(0)

送张明善归武昌随又移家眷入蜀

对酒悲歌泪满衣,楚天摇落又斜晖。

风尘万里与君别,江海一舟何处归。

老去且留吾舌在,愁来长惜壮心违。

临岐不尽平生意,沙苑无云鹤自飞。

(0)

秋日登甘露寺晚眺

醉里摩挲望眼开,江天寥落暗风埃。

犹闻西府兵麾满,不见中原驿马来。

今日贾生须痛哭,当时祖逖是英才。

翩然一笑下山去,试看高僧话劫灰。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孔稚珪 汪精卫 聂绀弩 朱孝臧 耶律倍 吴佩孚 马一浮 张瑞玑 溥心畬 周钟岳 张元济 许世英 吴宗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