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依 韵 酬 常 循 州 唐 /徐 夤 早 年 花 县 拜 潘 郎 ,寻 忝 飞 鸣 出 桂 堂 。日 走 登 天 长 似 箭 ,人 同 红 树 岂 经 霜 。帆 分 南 浦 知 离 别 ,驾 在 东 州 更 可 伤 。公 论 一 麾 将 塞 诏 ,且 随 征 令 过 潇 湘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徵令(zhēng lìng)的意思:指征召人员,征召士兵或招募人才。
登天(dēng tiān)的意思:指人或物上升至极高的地方或达到极高的境界。
飞鸣(fēi míng)的意思:指鸟儿飞翔时发出的鸣声,形容欢快、喜悦的心情。
公论(gōng lùn)的意思:公开讨论问题,达成共识。
桂堂(guì táng)的意思:桂堂指的是高官显贵的居所,也可以用来形容高雅、尊贵的场所。
红树(hóng shù)的意思:比喻人才出众,非常优秀。
经霜(jīng shuāng)的意思:经历严寒,经受风霜的考验。
可伤(kě shāng)的意思:可伤是一个形容词,表示容易受伤或易受伤害。
离别(lí bié)的意思:离别指分别、分离。
南浦(nán pǔ)的意思:指江南地区的温暖和繁荣。也形容地方繁华,人口众多。
潘郎(pān láng)的意思:形容人的性格高傲自负,不肯屈服。
潇湘(xiāo xiāng)的意思:指湖南地区的风景和水色。也用来形容优美的风景或文人墨客的才华。
一麾(yī huī)的意思:一声号令、一个动作或一个眼神,即可使一群人齐心协力。
早年(zǎo nián)的意思:指某人的年轻时期或早期阶段。
- 翻译
- 早年曾在花县拜见潘郎,我有幸能从桂堂展翅飞翔。
每日奔忙如同射向天空的利箭,人们怎能经历红树般的风霜。
船帆分开南浦意味着离别在即,驾车东去更是令人悲伤。
公正的舆论下,我带着使命抵抗诏令,暂且随征令行至潇湘之地。
- 注释
- 花县:地名,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域。
潘郎:泛指才子或有才华的人。
桂堂:古代学府或官署的代称,这里可能指科举考试的地方。
日走登天:形容时间流逝之快,比喻忙碌或追求卓越。
红树:常指历经风雨的老树,象征岁月和沧桑。
南浦:古诗词中常用来指代送别的地方。
东州:泛指东方的一个州,具体地理位置未明。
公论:公众的评价或舆论。
塞诏:违抗或阻止诏令的行为。
徵令:古代官府发布的命令或召唤。
潇湘:古代中国南方的两条河流,这里泛指湖南地区。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早年与朋友在花县相会的情景,表达了对友情的怀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感伤。首句“早年花县拜潘郎”点明了时间和地点,同时“寻忝飞鸣出桂堂”则通过桂树飘香、鸟儿鸣叫来渲染氛围,展现了一种生动活泼的情趣。
诗人通过“日走登天长似箭,人同红树岂经霜”两句,形象地描绘了时光飞逝和自然景物的变化,以此来强调时间不待人的主题。这里,“日走”指日影移动迅速,"登天"则是比喻事物快速升高或发展,如同箭一般射向天际;“人同红树”形容人们聚集在鲜花盛开的树下,而“岂经霜”则暗示这些美好景致未曾被寒冷的霜冻所伤害,表达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情感。
以下两句“帆分南浦知离别,驾在东州更可伤”,则是诗人对即将到来的分别感到不舍。"帆分南浦"写出了告别的场景,帆船分开,朋友们要各自分道扬镳;"驾在东州"则指诗人自己将继续旅程至东州,而这种独自前行更增添了伤感。
最后,“公论一麾将塞诏,且随徵令过潇湘”两句,展示了诗人的政治抱负和对国家的关心。“公论”指的是人们普遍的议论或评价;“一麾将塞诏”则表明诗人有志于用自己的才华为国尽职,如同一位武官手持令旗守卫边塞;"且随徵令过潇湘"则是说他随着征召的命令,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跨越了潇水和湘江。
整首诗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未来旅程的担忧,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时间流逝以及个人的政治理想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结交行贻胡四鹤高
生年不满百,戚戚忧终日。
谋事常苦疏,结交常苦密。
交密夫如何,如以胶投漆。
不能复相离,况乃三岁隔。
故人江之南,一水渺何极。
近日鲤鱼风,吹浪过江北。
我获双鲤鱼,提刀割鱼急。
腹中无素书,掷鱼长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