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杂咏一百首·其四十三伏生》
《杂咏一百首·其四十三伏生》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鱼]韵

偶脱骊山厄,龙钟九十馀。

谁知汉掌故,传得不全书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得不(dé bù)的意思:表示非常容易或者非常可能发生某种情况或结果。

九十(jiǔ shí)的意思:指年纪大,年纪已经接近九十岁。

骊山(lí shān)的意思:骊山指的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山,也用来比喻高大、峻峭的山峰。

龙钟(lóng zhōng)的意思:形容声音嘹亮激越,如同龙吟钟鸣。

全书(quán shū)的意思:指具备全面、完整知识的书籍或资料。

掌故(zhǎng gù)的意思:掌故指的是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也可以指历史上的典故或故事。

翻译
我偶尔脱离了骊山的困境,现在已是老态龙钟,九十多岁了。
谁能想到,我在汉朝掌管旧事的经历,却未能完整地记录成书。
注释
骊山:古代宫殿名,位于陕西骊山,与秦始皇陵有关。
厄:困苦,灾难。
龙钟:形容老人行动迟缓,体弱无力。
掌故:历史上的旧事、典故。
全书:完整的记录或著作。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所作,收录在他的《杂咏一百首》中。诗中的“偶脱骊山厄,龙钟九十馀”两句,通过描绘历史遗迹,表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追怀和敬仰之情。骊山即今陕西临潼的骊山,相传为周文王所筑,龙钟则是古代用来计时的器物。这两句表明诗人偶然间想到了这些古老的遗迹,它们仿佛在诉说着久远的历史。

“谁知汉掌故,传得不全书”这两句,则流露出一种历史沧桑、文化断续的感慨。诗人通过询问谁能知道汉代的掌故,来表达自己对于失落古籍和断烂史料的无奈与惋惜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历史知识传承不完整的忧虑。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古代遗迹和文化知识的追忆,抒写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的珍视和保护的迫切心情。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广安

欲说宾城好,先誇方物妍。

金羹收稻后,红腊落梅前。

照座梨偏紫,堆盘荔更鲜。

清州如斗大,盛事数从前。

崖日神留传,山高子得仙。

何诗春梦草,张谏力回天。

人物宜旌表,虫鱼不足笺。

(0)

即事八首·其六

薰风吹不透,热恼苦无涯。

时异生深恨,云飞动壮怀。

醉谈天下事,清坐月中阶。

此意有谁解,儿童自听蛙。

(0)

杜子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图

雨捲风掀地欲沈,浣花溪路似难寻。

数间茅屋苦饶舌,说杀少陵忧国心。

(0)

出塞曲·其四

军中日奏凯,鼓行辽海东。

当宁怡玉色,千金劳成功。

焉知昨日地,袒甲去如空。

边人不敢语,将军益褒崇。

(0)

夏景.盛夏火为日

日在天无二,明明夏盛时。

到今虽可爱,非火孰能为。

谩把薰弦语,难禁坐甑炊。

未应一杯水,能沃九华枝。

王屋飞犹在,昆冈事可知。

未须频梦灶,倏忽看崦嵫。

(0)

题寒江听雨图

江风渺云鸿,江雨湿烟树。

扁舟出波涛,悠然于此住。

掩篷卧看书,不受蛟龙怖。

焉知临流人,扰扰需翁渡。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黄公度 徐铉 钱起 丘处机 方干 李廌 赵鼎 杨基 杨弘道 曹丕 范景文 夏言 郑谷 汪藻 朱淑真 严遂成 虞集 龚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