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王安石在定林院所见的春日景象,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句“穷谷经春不识花”,诗人以“穷谷”开篇,点明了地点的偏远与环境的闭塞,春天到来,却不见花开,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显孤寂的氛围。这里的“不识花”并非实指,而是象征着外界的繁华与生机未被发现或感知,暗含了对现实世界的某种隐喻。
次句“新松老柏自攲斜”,转而描写定林院内的自然景观。新松与老柏并存,虽历经岁月沧桑,仍各自挺立,姿态各异,展现了生命力的坚韧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这里的“攲斜”并非贬义,而是生动地描绘了树木随风摇曳的姿态,赋予了画面以动态美。
后两句“慇勤更上山头望,白下城中有几家”,诗人从定林院的山中退步,转向对远方城市的关注。他邀请读者一同“更上山头望”,寓意着从局部的自然景观中跳出,去观察更广阔的社会与生活。最后的“白下城中有几家”,则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城市的轮廓,暗示了人世间的聚散与生活的复杂性,引人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定林院内与外界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社会、静谧与繁华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更是诗人内心世界与哲学思考的体现。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西斋秋感二十首·其七
孤灯阅近史,伤哉宣靖中。
起兵破中原,不在鸭绿东。
乃在江之南,临川一老翁。
文高学本僻,行急名骤穹。
性命了未谙,物务藐弗通。
聚敛改法度,开边兴兵戎。
祐符不坐党,粘斡焉来攻。
朽骨谅已尽,遗祸犹无穷。
西斋秋感二十首·其十二
灵运永嘉日,玄晖宣城时。
池草既清唱,窗岫亦妍辞。
郡胜山水媚,心赏良足怡。
庙廊有颜沈,味合深己知。
桐濑较二□,川岭信复奇。
拙陋方二谢,岂不粗能诗。
兵革值迁变,衣冠逢乱离。
已矣莫我识,怅焉归棹迟。
七十翁吟五言古体十首·其九
今所以知古,赖世有书史。
后所以信今,岂不亦藉此。
昔在韩魏公,治平四载耳。
仁皇实录就,贼贾独不尔。
窃位十六年,不奏理庙纪。
咸淳至德祐,抑又可知矣。
国亡邪正混,衮挞笔孰泚。
衰翁抱丹心,但恐将溘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