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史诗.高阳》
《咏史诗.高阳》全文
唐 / 胡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路入高阳郦生逢时长揖便论兵

最怜伏轼游日,下尽齐王七十城。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长揖(cháng yī)的意思:长时间的鞠躬行礼

逢时(féng shí)的意思:逢时意为遇到合适的时机,表示抓住时机,做出正确的选择。

伏轼(fú shì)的意思:伏轼是一个古代典故中的成语,指的是臣子或学生谦逊恭敬地侍奉君主或师长。

高阳(gāo yáng)的意思:指人的精神风貌高尚,品德高洁。

郦生(lì shēng)的意思:指人的智慧和才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利用。

论兵(lùn bīng)的意思:指以武力或军事手段解决问题或争端。

游日(yóu rì)的意思:指游玩度日,消磨时间。

翻译
踏上高阳之路,我心生对郦生的敬仰,
他适时出现,仅凭一揖之礼就谈论起军事策略。
注释
路:道路。
高阳:古代地名,这里泛指名士聚集之处。
郦生:指郦食其,秦末汉初的策士。
逢时:恰逢其时。
长揖:古代的一种相见礼节,拱手高举过顶再放下。
论兵:讨论军事。
最怜:最为怜惜。
伏轼:古人乘车时身体前倾,表示敬意或倾听。
东游:向东游历。
齐王:指田广,秦末项羽分封的齐王。
七十城:形容齐国领土广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历史学家路过古地,感怀先贤郦食其,而时逢长揖便谈论兵事。最让人怜悯的是伏轼东游的日子里,下属齐王的七十座城池尽落入别人之手。这反映了诗人对往昔战乱、英雄辈出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分裂、领土丧失的深切忧虑。通过咏叹历史事件,诗人表达了对和平与统一的渴望以及对英雄事迹的怀念。

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凝练,每个字每个句都承载着深厚的情感和历史的沉重。在这里,高阳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历史记忆的符号。郦生则代表了古代智者的形象,而“逢时长揖便论兵”则透露出了当时战乱频仍的社会背景。

“最怜伏轼东游日”的“怜”字,表达了一种深切的情感投入,诗人对往昔英雄事迹的怀念与悲哀之情溢于言表。而“下尽齐王七十城”,则是对历史上领土变迁的一种无奈感受。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更重要的是传达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意识和时代忧虑。

作者介绍
胡曾

胡曾
朝代:唐

胡曾,唐代诗人。邵阳(今属湖南)人。生卒年、字号不详(约840—?),十分爱好游历。咸通中,举进士不第,滞留长安。咸通十二年(871),路岩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为掌书记。乾符元年(874),复为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骈掌书记。乾符五年,高骈徙荆南节度使,又从赴荆南,后终老故乡。
猜你喜欢

次韵刘彦炳典签感秋七首·其三

英雄逐秦鹿,诸兵日相侵。

义师独缟素,感动天下心。

三杰功名显,亚父终陆沈。

时方求善策,不计陈平金。

(0)

生查子.集句

新年旧燕归,似与羁魂语。

不见帐中人,空见相思树。

水上觅红县,片片随风去。

薄暮欲如何,背泣西窗雨。

(0)

题湖山烟雨图·其二

若耶溪上雨声来,秦望山前雾不开。

欲渡镜湖寻禹完,苍藤翠木断猿哀。

(0)

题明皇幸蜀图·其二

裂帛声中发祸机,白华歌断草菲菲。

可怜蜀道三军恨,不记他年武惠妃。

(0)

妙成观北亭用何逸林韵

最爱云山满目前,更怜亭榭俯清川。

草深林蔼迷樵径,花落岩霏点客船。

碧涧金芝新出地,丹崖石穴旧通天。

神仙应在楼头上,翠羽霓旌下日边。

(0)

浣纱女·其二

卧薪终夜泣孤臣,落月飞霜几度春。

能使姑苏聚麋鹿,谁知却是浣纱人。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诗人
魏野 程颂万 黄溍 刘过 吕岩 杨圻 韩偓 孙传庭 晏几道 谭嗣同 姜夔 薛季宣 洪亮吉 顾太清 王质 朱翌 尤侗 王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