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迥光初满,风多晕更生。
霜疑匣中剑,风惫原上旌。
刁斗(diāo dǒu)的意思:形容人狡猾、狡诈。
高秋(gāo qiū)的意思:指秋天的季节非常美好,天空高远而明朗,气候宜人。
更生(gēng shēng)的意思:指人物经历痛苦或失败后,重新振作,焕发新生。
胡沙(hú shā)的意思:指狂风吹沙,形容大风吹起沙土,使人难以辨别方向和前进的道路。
金阙(jīn què)的意思:指帝王宫殿前的金阙门,比喻极其崇高、难以企及的地位或宝贵的机会。
辽阳(liáo yáng)的意思:形容言语辞令犀利,能言善辩。
秋月(qiū yuè)的意思:指秋天的月亮,也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
人望(rén wàng)的意思:人们对一个人的欣赏和尊重。
朔风(shuò fēng)的意思:指北方的寒冷风。也比喻刚劲有力的风。
望乡(wàng xiāng)的意思:指思念家乡或故乡的情感。
乡思(xiāng sī)的意思: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阳城(yáng chéng)的意思:阳城是一个地名,也指的是阳光明媚、气候宜人的城市或地方。
月明(yuè míng)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照耀的夜晚。
早晚(zǎo wǎn)的意思:指时间迟早会到来,表示某种情况或结果无论如何都会发生。
战马(zhàn mǎ)的意思:指战场上的勇猛战马,比喻具有强大战斗力的人或事物。
征人(zhēng rén)的意思:招募人才,征集人才。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夜的萧瑟图景。开篇“高高秋月明,北照辽阳城”两句,设定了一个清冷而又宁静的夜晚场景,月光如水,洒在 辽阳城上,给人以孤寂之感。
接下来的“塞迥光初满,风多晕更生”则是对边塞自然环境的进一步描写,塞上的灯火刚刚点燃,而秋风却又带来了更多的尘埃和寒意,显示出边疆地区特有的荒凉气息。
“征人望乡思,战马闻鞞惊”两句,则转向了人和动物的情感表达。征人的思乡之情溢于言表,而战马则因听到鞍铃声而产生惊恐,透露出战争的阴影和边塞生活的艰辛。
“朔风悲边草,胡沙昏虏营”进一步渲染了边塞的凄凉与荒芜。北方的寒风吹过边疆的草地,让人感到一种悲凉,而胡沙(即沙尘)又遮蔽了敌人的营帐,暗示着战争的紧张气氛。
“霜疑匣中剑,风惫原上旌”则是对自然景象与军事氛围相结合的描绘。霜冻可能让人误以为匣中藏有寒光闪烁的宝剑,而大地上的旌旗在疲弱的秋风中摇曳,表现出一种萧瑟感。
最后,“早晚谒金阙,不闻刁斗声”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诗人希望能够早晚都能去到宫殿门前(金阙),却不愿听到战争中的刀剑交锋之声,透露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渴望。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边塞秋夜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征人、战马情感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深切理解和对战争的反思。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了一种对远方故土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閤门传诏山人拜,清晓蓬莱望彩霞。
布褐朝天才赴阙,蒲帆带雨又还家。
沈侯咏罢楼沉月,婺女妆残庙掩花。
无限朝廷仁恤意,殷勤归向老农夸。
神仙不可羁,乘螭蹑云汉。
岂将避嬴刘,荒山事穷窜。
何年东观海,一至此峰玩。
悠悠清诗传,窅窅遗迹漫。
我来继登临,长啸帻初岸。
既秋烟萝疏,欲雨风竹乱。
夜深空潭黑,月吐石壁半。
龙惊汲僧来,鸟喜游客散。
阁掩林下夕,钟鸣岩中旦。
胜赏谁能穷,今古赋篇翰。
飞腾子何之,汨没余可叹。
安得契真期,超然豁灵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