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深时蔓草繁茂、绿意盎然的景象,以及玉鞭行踪不定、寻觅芳菲的情境。诗中通过对比“旧时”与“今时”的蝴蝶活动,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变化与生命的流转。
首句“蔓草春深绿更齐”,以“蔓草”为切入点,点明了季节特征——春天,同时通过“春深”二字强调了时间的推移,使得画面更加生动饱满。“绿更齐”则描绘出春天里蔓草生长旺盛、颜色统一的景象,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
次句“玉鞭何处选芳菲”,巧妙地将“玉鞭”这一形象引入,赋予了寻找美好事物的动态感。这里的“玉鞭”不仅指实际的马鞭,更象征着追求美好、探索未知的精神。诗人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探寻。
第三句“旧时锦绣丛中蝶”,通过“旧时”二字,引出了对往昔情景的回忆。这里,“锦绣丛”比喻繁花似锦的景象,而“蝶”则是自然界中最为灵动的生灵之一,它们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象征着自由与和谐。这一句通过对比,突出了过去与现在的不同,暗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最后一句“却傍疏篱野菜飞”,以“却”字转折,描绘了一幅截然不同的画面:蝴蝶不再在繁花之中飞舞,而是靠近稀疏的篱笆旁,围绕着野菜飞翔。这种变化不仅体现了自然环境的变迁,也暗示了生命状态的转变,或许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或是对新生活适应的描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活力,同时也蕴含了对时光流逝、环境变迁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沁园春.经邯郸县丛台怀古
匹马短衣,竟上丛台,慨当以慷。
看谁家战垒,寒鸦落照,何年古戍,乱草平冈。
十月疏砧,一城冷雁,不许愁人不望乡。
徘徊久,只登高吊古,无限苍茫。当年赵武灵王。
正树裹河流挂浊漳。
更佳人跕屣,妆台对起,王孙袨服,舞袖相当。
而我来游,几番历遍,不见邯郸挟瑟倡。
何须问,便才人厮养,总付斜阳。
清江裂石.人日送大鸿由平陵宛陵之皖桐
彩燕粘鸡斗酒天。轻软到钗钿。
准拟暗尘元夜,觅罗帕、月底灯前。
讶舴艋来迎何太早,绿帆拖雨,贪看水成烟。
殷勤问姑溪濑水,那似滆湖妍。二月向龙眠。
枞阳城下,可还有、士女秋千。
西望是浔阳,琵琶亭下,见说道边愁,已入新年。
对东风,倚江楼,倘遇鲤鱼红尾,寄我碧桃笺。
永遇乐.健庵立斋两太史步过半茧园九来有词纪事余亦次韵
映竹为园,借花藏屋,垒石成路。
绿水阑干,黄梅庭院,翠滴衫边雨。
蓬莱人物,峨眉兄弟,小觅池亭幽步。
同谁将、荆关粉本,萧斋画得如许。
徘徊徙倚,垫巾脱帽,随意临流选树。
啜茗桐阴,摊书藓磴,聊伴沙鸥住。
斑斑雨点,阴阴麦浪,分付棕鞋归去。
柴扉掩、风灯飐夜,水钟敲暮。
庄椿岁.寿高阳李相国
千年仙李蟠根,一枝种在沙堤右。
金波穆穆,卿云缦缦,小春时候。
绿鬓调羹,黑头补衮,人间台斗。
正宫门络绎,驼封赭帕,频飞送,神仙酎。
更值梅前菊后。喜尧天、风光铺绣。
君臣一德,夔龙共事,太平今又。
铜柱烟消,玉关雪霁,河山明秀。
愿万年历上,一年一度,介先生寿。
水龙吟.上观察金长真先生
当时悬瓠城头,经过已切登龙愿。
一星忽到,三吴重地,藉公司宪。
建业旌幢,广陵笳鼓,欢声腾遍。
更庾楼郑驿,锦袍银烛,高会尽,东南彦。
伏谒敢辞疏贱。况盈盈、鄂君舟便。
乱帆吼雨,西风跋浪,珠飞雪溅。
闻说平山,欧阳旧迹,画堂重建。
愿从公之后,阑干醉拍,眺秋江远。
念奴娇.赠吴门周履坦
盘龙后代,擅虎头绝艺,风流淹雅。
一旦声名动人主,不数当年曹霸。
架上奇鹰,宫前稚蝶,一一遭烘写。
布衣亲见,凤楼一片鸳瓦。
可有褒鄂弓刀,金张袍绶,要上淩烟画。
月给俸钱愁不饱,只梦阖闾城下。
满眼京华,锦衣玉貌,总是悠悠者。
青荧灯火,飘零共作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