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发轫(fā rèn)的意思:
(1).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借指出发,起程。《楚辞·离骚》:“朝发軔於 苍梧 兮,夕余至乎 县圃 。” 朱熹 集注:“軔,搘车木也,将行则发之。”《淮南子·兵略训》:“故得道之兵,车不发軔,骑不被鞍。” 唐 杜甫 《昔游》诗:“余时游名山,发軔在远壑。” 明 徐霖 《绣襦记·结伴毘陵》:“赴京都,已发軔,亲友皆无贐。” 雷昭性 《中国立宪之观察与欧洲国会》:“譬诸行道,发軔即乖,虽追风追电,亦愈觉支离。”
(2).动用,动员。《尉缭子·兵谈》:“富治者,民不发軔,甲不暴出,而威制天下。”
(3).比喻事物的开端。 张彦远 《法书要录》卷九载 唐 张怀瓘 《书断下》:“兹又论夫文字发軔,牋翰殊出。” 金 元好问 《奉直赵君墓碣铭》:“万物并流,至君而止。司南圣涂,发軔伊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瑞云》:“此奴终身发軔之始,不可草草。” 闻一多 《文艺与爱国》:“我们的爱国运动和新文学运动何尝不是同时发轫的?”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七:“ 中国 立宪运动的具体的表现大约是发轫于戊戌政变。”
(4).犹发迹。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诗》:“ 韩子苍 献 王将明 生日二十絶句,内一絶句云:‘万里青霄发軔时,驊騮絶足看奔驰。’” 明 郑若庸 《玉玦记·对策》:“绳枢贱贫,分柴桑终淹此身。一朝发軔,向枫陛躬逢湛恩。” 明 唐寅 《顾君满考张西溪索诗饯之故为赋此》:“功名发軔青云路,长愿存心在泽民。”参见“ 发迹 ”。规摹(guī mó)的意思:规范、模仿。
寂寂(jì jì)的意思:寂寞、冷清
九州(jiǔ zhōu)的意思:指古代中国的九个行政区域,也泛指全国。
落花(luò huā)的意思:指美好的事物逝去或破灭,形容事物的悲凉或人的遭遇不幸。
气象(qì xiàng)的意思:形容景象多变,气候变化多样。
三极(sān jí)的意思:指事物之间的极端状态或极限。
蜀江(shǔ jiāng)的意思:形容事物变幻无常,难以捉摸。
天津(tiān jīn)的意思:指对人物或事物的评价或判断,意味着高明、有才华、有出息。
万古(wàn gǔ)的意思:指永远、永久、万世不变。
卫道(wèi dào)的意思:指维护正义、坚守道义。
野渡(yě dù)的意思:指在野外的河流或湖泊上渡河。
忧时(yōu shí)的意思:在困难或危险的时候感到忧虑或担心。
- 翻译
- 大自然的力量消融了天地间的界限,描绘出广阔无垠的画卷。
从天津出发,早晨开始旅程,傍晚时分在野外渡口停泊船只。
为了守护道义,我并不吝惜自己的生命,时刻忧虑时局,即使面临死亡也不停止抗争。
春天凋零的花朵显得格外寂静,但千百年来,蜀江依然滔滔东流不息。
- 注释
- 气象:自然现象。
融:消融。
三极:天地间。
规摹:描绘。
隘:狭窄。
天津:地点名。
朝发轫:早晨启程。
野渡:野外渡口。
横舟:停泊船只。
卫道:守护道义。
身何爱:不吝惜生命。
忧时:忧虑时局。
死未休:不停抗争。
落花:凋零的花朵。
春寂寂:春天寂静。
万古:千百年。
蜀江:蜀地的江河。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洪咨夔的《后溪挽诗(其二)》。诗中,诗人以大气磅礴的气象开篇,描绘出一幅辽阔壮丽的画面,仿佛包容了天地四方。接下来,他通过"天津朝发轫,野渡晚横舟"的意象,表达了人生的旅途,早晨从繁华的天津出发,傍晚在荒野渡口停泊,寓含着时光流转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人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坚守道义的决心,"卫道身何爱",即使面临牺牲,也毫不退缩,体现出高尚的道德情操。"忧时死未休"则表达了他对国家和社会深深的忧虑,即使面临死亡,也未曾停止为时局担忧。最后,"落花春寂寂,万古蜀江流"以自然景象作结,落花飘零,春天寂静无声,而悠久的蜀江水却永恒流淌,象征着逝者的精神将如江水般长存,寄托了对逝者的哀思和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个人的豪情壮志,又有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底蕴和高尚的品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水龙吟.见水田乐之
潺潺碧涧归田,山人自识山家趣。
开春阳动,土膏融暖,便脩农务。
黄犊翻泥,青秧刺水,爱逢时雨。
但完官两税,供家八口,万事何、思何虑。
细数古来豪杰。犁锄边、尽多乐处。
伊尹深耕,孔明薄种,甚生出处。
江左夷吾,终南捷径,岂堪俦侣。
判穷达由天,卷舒在我,證却此、生公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