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赠 僧 介 然 宋 /张 耒 寒 窗 写 就 白 云 篇 ,客 至 研 茶 手 自 煎 。儒 佛 故 应 同 是 道 ,诗 书 本 是 不 妨 禅 。长 松 千 尺 巢 云 鹤 ,寒 峤 三 更 啸 月 猿 。请 以 篇 章 为 佛 事 ,要 观 半 偈 走 人 天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云(bái yún)的意思:指白色的云彩,比喻轻松、自由自在的心情。
不妨(bù fáng)的意思:表示可以毫不拘束地做某事,没有什么妨碍或顾虑。
长松(cháng sōng)的意思:指人的品德高尚,行为正直,像松树一样挺拔坚强。
佛事(fó shì)的意思:指佛教的事务或仪式。
寒窗(hán chuāng)的意思:指在寒冷的冬天里坐在窗前读书,比喻艰苦的学习过程。
篇章(piān zhāng)的意思:篇章是指文章或书籍的一部分,也可以指事物发展或演变的阶段。
千尺(qiān chǐ)的意思:形容高度很高或长度很长。
人天(rén tiān)的意思:指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表示人类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
三更(sān gēng)的意思:指夜间的最后一更,也指深夜。
诗书(shī shū)的意思:指文学艺术方面的知识和才能。
书本(shū běn)的意思:指书籍,也可以用来形容学识丰富、博学多才。
云鹤(yún hè)的意思:形容人的志向高远,追求崇高的境界。
走人(zǒu rén)的意思:离开;走开
白云篇(bái yún piān)的意思:指文学作品或文章的篇章,比喻文采优美、意境深远的作品。
- 注释
- 寒窗:形容刻苦学习的环境。
研茶:研磨茶叶,指煮茶。
儒佛:儒教与佛教。
同是道:共同的道路或理念。
不妨禅:不妨碍修行禅定。
长松:高大古老的松树。
巢云鹤:松树上居住的仙鹤。
寒峤:寒冷的山峰。
啸月猿:在月光下啸叫的猿猴。
篇章为佛事:文章作为佛法的实践。
半偈:半部经文或佛经中的片段。
走人天:感动或启发世人。
- 翻译
- 在寒冷的窗户下写下如白云般飘逸的文章,客人来访时亲自研磨茶叶煮茶。
儒者和佛家虽然看似不同,其实追求的都是相同的道路,读书和参禅并不冲突。
高大的松树上栖息着云鹤,寒冷的山峰中深夜传来猿猴的月啸。
我将以文章作为佛法的一部分,希望能借此启发他人,就像诵读半部经文感动天上人间。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与一位僧人的交往情景。诗中“寒窗写就白云篇,客至研茶手自煎”两句表明士人在严冬的书房里专心地撰写着有关白云的文章,当客人来访时,他亲手泡茶以示礼貌。这不仅展现了士人的文雅生活,也反映出他对待朋友的热情和尊重。
“儒佛故应同是道,诗书本是不妨禅”两句则表达了一种超越宗教界限、融合儒家与佛家的思想。这里的“儒”指的是儒家学说,“佛”自然是佛教,而“道”则可能指的是道家或更广义上的宇宙真理。这两句话强调了不同文化和信仰体系之间可以交流、融合,且诗书(即文学作品)本身就具有一种超脱尘世的禅意。
“长松千尺巢云鹤,寒峤三更啸月猿”这两句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长松下有鹤栖息,其高远如同云端;而寒冷的山谷中,至深夜时分仍能听到猿猴的叫声。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可能隐喻着诗人或僧人的高洁与超脱。
最后,“请以篇章为佛事,要观半偈走人天”则是诗人向僧人表达一种愿望,希望通过文章来达到某种佛法上的修行,甚至能够通过短暂的禅定(“半偈”)就能使人心得解脱、超凡入圣。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士人与僧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精神追求,也描绘了一种超越世俗、向往自然与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宋屯田之湖南转运判官
绿绶郎官笑白头,更携龙节领诸侯。
抟风初击三千水,投刃方排十二牛。
行色未抛京洛地,先声已压洞庭秋。
汉家刺部官虽小,一鉴寒冰照八州。
往年与刘元忠诸公寻春夜归今兹卧病感而成篇
已醒又醉倦游客,乍雨却晴寒食天。
共系紫骝芳树下,却随红烛落花前。
层城已报黄金锁,外苑犹贪碧草眠。
明月春风依旧好,竹溪散尽酒中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