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龙池寺》
《龙池寺》全文
宋 / 喻良能   形式: 古风

发轫资福山,弭辔龙池寺。

杪春雨足老红围稚翠。

流素縠寒,山色青罗腻。

拄颊移晷,此意谁能会。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lóngchí
sòng / liángnéng

rènshānpèilóngchí

miǎochūnxīnlǎohóngwéizhìcuì

liúhánshānqīngluó

zhǔjiázuòguǐshuínénghuì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发轫(fā rèn)的意思:

(1).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借指出发,起程。《楚辞·离骚》:“朝发軔於 苍梧 兮,夕余至乎 县圃 。” 朱熹 集注:“軔,搘车木也,将行则发之。”《淮南子·兵略训》:“故得道之兵,车不发軔,骑不被鞍。” 唐 杜甫 《昔游》诗:“余时游名山,发軔在远壑。” 明 徐霖 《绣襦记·结伴毘陵》:“赴京都,已发軔,亲友皆无贐。” 雷昭性 《中国立宪之观察与欧洲国会》:“譬诸行道,发軔即乖,虽追风追电,亦愈觉支离。”
(2).动用,动员。《尉缭子·兵谈》:“富治者,民不发軔,甲不暴出,而威制天下。”
(3).比喻事物的开端。 张彦远 《法书要录》卷九载 唐 张怀瓘 《书断下》:“兹又论夫文字发軔,牋翰殊出。” 金 元好问 《奉直赵君墓碣铭》:“万物并流,至君而止。司南圣涂,发軔伊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瑞云》:“此奴终身发軔之始,不可草草。” 闻一多 《文艺与爱国》:“我们的爱国运动和新文学运动何尝不是同时发轫的?”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七:“ 中国 立宪运动的具体的表现大约是发轫于戊戌政变。”
(4).犹发迹。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诗》:“ 韩子苍 献 王将明 生日二十絶句,内一絶句云:‘万里青霄发軔时,驊騮絶足看奔驰。’” 明 郑若庸 《玉玦记·对策》:“绳枢贱贫,分柴桑终淹此身。一朝发軔,向枫陛躬逢湛恩。” 明 唐寅 《顾君满考张西溪索诗饯之故为赋此》:“功名发軔青云路,长愿存心在泽民。”参见“ 发迹 ”。

老红(lǎo hóng)的意思:指年纪大、经验丰富、声望高的人。

流素(liú sù)的意思:指人的品行纯净,没有瑕疵。

龙池(lóng chí)的意思:指非常深的池塘或湖泊,也比喻深奥的学问或博大精深的事物。

弭辔(mǐ pèi)的意思:放下马缰绳,指停止战争、停止斗争。

杪春(miǎo chūn)的意思:形容春天刚开始或初春的时候。

青罗(qīng luó)的意思:指宝石、珠宝等贵重的物品。

山色(shān sè)的意思:山的景色、山的颜色

溪流(xī liú)的意思:形容水流清澈、流动不息。

移晷(yí guǐ)的意思:移动日晷,比喻改变历法或改变规定的时间。

雨足(yǔ zú)的意思:形容雨水充足,下得很大。

拄颊(zhǔ jiá)的意思:用手托住脸颊,表示思考或沉思。

资福(zī fú)的意思:指人的命运或福报与财富、地位等物质条件相符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资福山出发,抵达龙池寺的旅程。春天的雨水充足,使得山间的花朵呈现出老红与新绿相映的景象,犹如稚嫩的翠色围绕着鲜艳的老花,富有生机。溪水清澈如素縠,带着凉意,山色则如同青罗般细腻柔美。诗人静静地坐在那里,享受这份宁静,但似乎这种意境难以被人完全理解。整体上,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景色和诗人的心境,寓情于景,富有韵味。

作者介绍

喻良能
朝代:宋

婺州义乌人,字叔奇,号香山。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补广德尉。历迁工部郎中、太常寺丞。出知处州,寻以朝请大夫致仕。尝进《忠义传》二十卷,孝宗深加叹赏,即命颁行。为文精深典雅。有《香山集》、《家帚编》等。
猜你喜欢

贾节庵冒夏暑越修涂过我苕霅情谊甚厚令闻古

一朝忽在眼,喜极生悲酸。
老泪如撒菽,泪尽气亦阑。

(0)

题束季博山园二十首·梅岩

幽人读书处,皎皎霜月烂。
香影不可掇,高花在岩畔。

(0)

题束季博山园二十首·桃源

桃源逃不彻,真境宛在目。
要令千载下,知有古风俗。

(0)

都梁北乡士多好学有向君敏衡者一日访予语甚

书满精庐芷绕门,门前流水出於沅。
夫君自得濂溪意,直向沄沄认本原。

(0)

三禽

何处飞来把修竹,数声圆活梦还惊。
雨鸠那解知人意,寂寞梨花雨又晴。

(0)

题束季博山园二十首·云关

此处若为关,自来还自去。
中有无心人,不妨相伴住。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萧翼 任华 伯夷 崔旭 张建封 陈敬宗 联元 刘皂 李从周 张翰 李世熊 费密 刘苍 陈少白 董笃行 李吉甫 金地藏 文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