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识(bù shí)的意思:不了解或不认识
孤城(gū chéng)的意思:指单独存在的城市或孤立无援的城市。
海城(hǎi chéng)的意思:指海洋和城市,形容地理环境优越、资源丰富的地方。
寒更(hán gēng)的意思:指在夜晚时分读书学习。也泛指夜晚时分做事、努力工作。
披裘(pī qiú)的意思:披着毛皮的衣裳。形容装束华丽,但内心卑鄙。
蒲类(pú lèi)的意思:指草木的茂盛和繁荣。
人间(rén jiān)的意思:人间指的是人类所在的世界,也可以指人世间的事物、人情世故。
山北(shān běi)的意思:指山的北面或者北方。
识人(shí rén)的意思:指能够辨别、了解人的品质、能力、性格等。
五月披裘(wǔ yuè pī qiú)的意思:指人们在炎热的夏季仍然穿着厚重的衣物,形容不顾形势或环境的变化,坚持旧习惯或错误行为。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之地独特的气候景象,通过对比山北与海城的寒冷与积雪,以及对五月仍披裘衣者的讽刺,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
首句“山北孤城寒更多”,开篇即点明了山北之地的寒冷,孤城独立于严寒之中,暗示了边塞的荒凉与艰苦。这里的“寒”不仅指自然环境的寒冷,也暗含了生活条件的艰苦和环境的孤寂。
次句“海城蒲类雪成窠”,将视线转向海城,蒲类湖畔积雪如窠,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一片银装素裹的壮丽景色。蒲类湖位于新疆北部,此处以“海城”泛指边疆地区,以“雪成窠”形容积雪之厚,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雄伟,也隐含了边疆环境的严峻。
后两句“笑他五月披裘客,不识人间有葛罗”,则通过对比手法,对那些在五月依然穿着厚重裘衣的人进行了幽默而辛辣的讽刺。这里的“裘”指的是裘皮大衣,是保暖衣物;“葛罗”则是夏季轻薄的布料,代表了适宜的夏季着装。诗人通过这一对比,巧妙地揭示了不同地域、不同季节间的穿衣习惯差异,同时也反映了边疆地区与内地在气候认知上的不同,以及对自然环境适应能力的差异。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和人物对比,展现了边塞地区的独特气候特征和人文风貌,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与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