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念今于古,何如夜与昏。
终当凝我素,或可任其真。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的《所遇》。诗中以“所遇”为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首联“所遇他无物,相期别有人”,开篇即点明主题,诗人所遇到的并非寻常之物,而是心中期待的另一番境界。这里的“他无物”与“别有人”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不满与对于理想世界的向往。
颔联“乾坤犹日月,身世岂风尘”,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乾坤比作日月,象征着宇宙的广阔与光明;身世则比作风尘,比喻人生的琐碎与污浊。通过这样的比喻,诗人表达了对自然宇宙的赞美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颈联“独念今于古,何如夜与昏”,诗人开始反思时间的流逝和个人经历的变迁。他思考着现在与过去、夜晚与白昼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尾联“终当凝我素,或可任其真”,诗人最终表达了自己坚守本心、追求真实的决心。这里的“凝我素”意味着坚守自己的本质和原则,“任其真”则是指顺应天性,不做违心之事。这不仅是对自己人格的肯定,也是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比喻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宇宙和自我价值的深刻思考,以及在纷扰世界中寻求精神净土的决心。
黄柏冈前百岁翁,婆娑终日酒杯中。
此行得得烦君问,荒政如今惬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