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春日书事呈历阳县苏仁仲八首·其三》
《春日书事呈历阳县苏仁仲八首·其三》全文
宋 / 王之道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似是东风客心,淹留行色故相禁。

扁舟正在江南岸,又扰浮云作暮阴。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扁舟(piān zhōu)的意思:指小巧轻便的船只,也用来比喻身世低微或贫寒的人。

东风(dōng fēng)的意思:东风是指从东方吹来的风,引申为春风,也比喻好消息、繁荣的前兆。

浮云(fú yún)的意思:比喻虚幻、不真实的事物或情感。

江南(jiāng nán)的意思:江南是指中国南方的江苏、浙江一带,也用来形容美丽的南方风景。在成语中,江南多指江苏、浙江一带的地域。

客心(kè xīn)的意思:指客人的心思,也指对客人的关心和尊重。

留行(liú xíng)的意思:指行为或言语中留下有价值的东西,使人印象深刻。

行色(xíng sè)的意思:指行走时的姿态和神情。

淹留(yān liú)的意思:被水淹没而留下来

正在(zhèng zài)的意思:正在指的是某个动作正在进行中,表示目前正在进行或进行中的状态。

翻译
似乎东风在搅扰游子的心,故意阻止他的行程。
小船正停靠在江南的岸边,又被飘浮的云彩带来傍晚的阴霾。
注释
似是:好像。
东风:春风。
恼客心:搅扰游子的心情。
淹留:停留。
行色:行旅的神色,指行程。
故:故意。
相禁:阻止。
扁舟:小船。
江南岸:江南的江边。
又扰:再次打扰。
浮云:天上的云彩。
作暮阴:带来傍晚的阴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春日里的悠闲情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友人的思念之情。"似是东风恼客心"一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东风比喻为能够触动游子心怀的东西,展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生机与诗人内心的感受。

"淹留行色故相禁"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思念和不舍。这里的“淹留”指的是时间的流逝,以及因之而生的情感积淀,而“行色”通常指的是旅途中的样子,这里用以形容朋友远去的身影,通过“故相禁”的字面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不舍和回忆。

"扁舟正在江南岸"一句,将读者带入了具体的景象之中。扁舟即是平底小船,这里用来描绘诗人所处的环境,是在江南的某个岸边,给人以闲适自得的感觉。

最后,“又扰浮云作暮阴”则是在时间上推进了一步,从白天到傍晚,由于浮动的云朵遮挡了阳光,使得天色渐渐转为昏暗。这里的“扰”字,表达了云彩对光线的干扰,进而影响了环境气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时序变化的细腻描写,传递出一种淡淡的愁绪和深沉的情感,是一首充满意境和情感色彩的佳作。

作者介绍
王之道

王之道
朝代:宋   籍贯:庐州濡须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
猜你喜欢

遣兴二首·其一

绿发凋零白发多,山林未死且婆娑。

无端忤俗坐狂耳,甚欲读书如懒何。

雨过乱蓑堆野艇,月明长笛和菱歌。

此中得意君须领,莫爱车前印几窠。

(0)

寒食夜

漏声透入碧窗纱,人静鞦韆影半斜。

沉麝不烧金鸭冷,淡云笼月照梨花。

(0)

红梅三首·其三

幽人自恨探春迟,不见檀心未吐时。

丹鼎夺胎那是宝,玉人頩颊更多姿。

抱丛暗蕊初含子,落盏秾香已透肌。

乞与徐熙画新样,竹间璀璨出斜枝。

(0)

壬寅重九,不预会,独游普门寺僧阁,有怀子由

花开酒美盍言归,来看南山冷翠微。

忆弟泪如云不散,望乡心与雁南飞。

明年纵健人应老,昨日追欢意正违。

不问秋风强吹帽,秦人不笑楚人讥。

(0)

夏日杂兴

金陵六月晓犹寒,近北天时较少暄。

打尽来禽那待熟,半开萱草已先翻。

独龙冈顶青千摺,十字河头碧一痕。

九郡报来都雨足,插秧收麦喜村村。

(0)

湘月/念奴娇赋云溪

随风万里。已无心出岫,浮游天地。

为问山中何所有,此意不堪持寄。

淡薄相依,行藏自适,一片松阴外。

石根苍润,飘飘元是清气。

长伴暗谷泉生,晴光潋滟,湿影摇花碎。

浊浊波涛江汉里,忽见清流如此。

枝上瓢空,鸥前沙净,欲洗幽人耳。

白蘋洲上,浩歌一棹春水。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李洞 丁谓 姚广孝 沈一贯 李德裕 翁卷 司空曙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查慎行 蔡肇 叶小鸾 陈衍 卢祖皋 杨巨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