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常好(cháng hǎo)的意思:常常好,经常良好,指事物经常保持良好的状态或表现。
春人(chūn rén)的意思:春天的人,指年轻、朝气蓬勃的人。
更番(gēng fān)的意思:更番指不断变更、更换,形容频繁改变、不断变动。
襟怀(jīn huái)的意思:指胸怀宽广,心胸豁达,能够容纳众多的事物和人才。
津人(jīn rén)的意思:指聪明、悟性高的人,也可指有才华、有能力的人。
两样(liǎng yàng)的意思:指事物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或者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山人(shān rén)的意思:指居住在山中的人,也泛指远离尘嚣、隐居山林的人。
生涯(shēng yá)的意思:人的一生所从事的职业或事业。
寻常(xún cháng)的意思:寻常指平凡普通、常见的事物或情况。
一样(yí yàng)的意思:相同、相等
雨笠(yǔ lì)的意思:戴着雨帽,遮挡雨水。比喻能力出众,能够应对困难或挫折。
兰因絮果(lán yīn xù guǒ)的意思:形容言辞华丽而空洞,缺乏实质内容。
烟蓑雨笠(yān suō yǔ lì)的意思:比喻在恶劣的环境中坚持不懈,不畏困难。
- 鉴赏
这首《采桑子(其四)》由清代诗人俞樾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生的多面性与复杂性。
“兰因絮果更番换”,开篇以“兰”与“絮”两种自然界的植物形象,象征着人生际遇的无常与变换。兰花象征高洁与美好,而絮则轻盈飘散,暗示着命运的不可预测和变化。这一句以对比手法,展现了人生境遇的多变与不确定性。
“愁是春人。悲是秋人。”进一步将情绪与季节对应,春天象征生机与希望,故而“愁”被赋予了春天的特质;秋天则与收获与凋零相关联,因此“悲”被赋予了秋天的色彩。这一对比,不仅描绘了不同情绪的季节性特征,也隐喻了人们在不同生命阶段可能经历的不同情感状态。
“一样襟怀两样人。”这句话揭示了尽管人们内心的情感体验可能相似,但外在的表现却因个人特质、环境影响等因素而大相径庭。这反映了人性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以及个体差异对行为和情感表达的影响。
“烟蓑雨笠寻常好,瘦是山人。寒是津人。”最后两句通过具体的场景描绘,进一步强调了不同生活方式和职业对人的影响。烟蓑雨笠是渔夫或农夫的典型装束,象征着平凡而坚韧的生活方式;“瘦”字既指身体的消瘦,也暗含了精神上的孤独与坚韧,是山人的写照;“寒”字则与渡口、水边的生活环境相呼应,表现了津人(可能指渡船人)面对自然严寒时的坚韧与适应能力。这两句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不同职业背景下人物的生存状态和性格特征。
整体而言,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探讨了人生境遇、情绪体验、生活方式与个性之间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人性深刻的理解和对生活多样性的欣赏。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张孟奇还山
四十得官已不早,到官便说还家好。
未曾半载享荣华,何事终朝太烦恼。
金马从来有客栖,松门岂合无人扫。
男儿致身羡青云,君到青云即乞身。
受恩未报胡言去,有才不试空藏珍。
古来樵隐俱在野,看君岂是悠悠者。
满腹经书宜世用,平生意气羞人下。
驷马高车有祸机,君今此去未为非。
但恐圣世搜岩穴,我辈安忍负明时。
南归若访罗浮隐,为言贱子言若斯。
东征从军行·其三
申胥哭秦庭,其志在存楚。
庾信哀江南,亡臣困羁旅。
吴子时卧薪,报仇不遑处。
越人未返国,妻妾为囚虏。
此邦久宴安,那能免侵侮。
宗庙见焚燬,臣主窜草莽。
今我整义旗,遥遥涉疆土。
岂不惮远役,王事怀靡盬。
晨征犯风雾,夜宿无室宇。
三军久暴露,饥寒亦已屡。
问罪宁尔邦,除残报明主。
嗟尔远道人,安知我勤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