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赵汝甫枯木竹石卷》
《赵汝甫枯木竹石卷》全文
元 / 李孝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林黄叶净沄沄,眼底峥嵘此君

清晓东池看黄菊,凤毛数落春云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春云(chūn yún)的意思:春天的云彩。比喻美好的景象或充满希望的事物。

此君(cǐ jūn)的意思:指某个人或事物非常突出、出众。

凤毛(fèng máo)的意思:形容珍贵贵重的物品或事物。

林黄(lín huáng)的意思:指树林中的黄色。比喻众多的人或事物,形成一片繁荣景象。

数落(shǔ luò)的意思:指责、批评别人的过失或错误。

无数(wú shù)的意思:非常多,数量极大。

眼底(yǎn dǐ)的意思:指深藏在心底的感受、情感或意思。

峥嵘(zhēng róng)的意思:形容山势高耸、气势雄伟的样子。

中林(zhōng lín)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或行业中居于中等水平的人或事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林间的一幅静谧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艺术之韵的融合。首句“中林黄叶净沄沄”,以“净沄沄”形容黄叶在秋风中飘落的情景,既表现了落叶的轻盈与宁静,也暗示了季节更迭的自然规律。次句“眼底峥嵘见此君”,巧妙地将视角转向了“此君”,即竹子,以“峥嵘”形容竹子挺拔的姿态,不仅突出了竹子的坚韧与高洁,也暗喻了诗人对竹子品格的敬仰。

第三句“清晓东池看黄菊”,将视线转移到了东池边的黄菊,以“清晓”点明时间,营造出清晨的清新氛围,同时“黄菊”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生命力和高雅的气质,与前文的竹子相呼应,共同构成了秋季自然界的美好图景。最后一句“凤毛无数落春云”,以“凤毛”比喻竹子的繁茂,形象地描绘了竹子在春云中生长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对竹子生命力旺盛的赞美。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力量的颂扬。

作者介绍
李孝光

李孝光
朝代:元

李孝光(1285~1350),元代文学家、诗人、学者。初名同祖,字季和,号五峰,后代学者多称之“李五峰”。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少年时博学,以文章负名当世。他作文取法古人,不趋时尚,与杨维桢并称“杨李”。早年隐居在雁荡五峰山下,四方之士,远来受学,名誉日广。至正七年(1347)应召为秘书监著作郎,至正八年擢升秘书监丞。至正十年(1350)辞职南归,途中病逝通州,享年66岁。著有《五峰集》20卷。 
猜你喜欢

舟过峭帆亭戏咏

虚亭若翼枕河滨,归迹芦台纪创新。

句缅陆游真作者,诗题张斛定何人。

那称考古志书博,只爱觐光民意亲。

却是黄头善持重,妆帆催纤弗名循。

(0)

冬夜怀魏希文

冬夜气何厉,冰雪辉前楹。

单居不能寐,怀我旧友生。

行云去不息,宾鸿各时征。

两情旷难合,欲语谁当听。

惟有寒月光,见予心宇清。

展转遂至旦,远思徒营营。

(0)

小楼咏雪月口占

梅花雪月本三清,雪白梅香月更明。

夜半忽登楼上望,不知何处是瑶京。

(0)

从军诗丙申春二月入五羊三月十日抵雷阳戍所作·其一

旧说雷阳道,今过电白西。

万山岚气合,一锡瘴烟迷。

末路随蓬累,残生信马蹄。

那堪深树里,处处鹧鸪啼。

(0)

负暄·其二

投身寂寞滨,自谓此生足。

环堵翳蓬蒿,清阴覆园绿。

聊支风雨凌,宁与世缘触。

息交轮鞅稀,寡虑鲜情束。

蔬食不求馀,高趺惟弊服。

结习尘障生,虚妄薰陶熟。

苦淡视莫亲,浮萦互趋逐。

孰探天地和,心境湛敦复。

大哉艮始终,硕果契山木。

(0)

麟颂

皇矣大角,降生灵兽。视明礼修,麒麟来孚。

春秋既书,尔来告就。庶士子锄,获诸西狩。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聂夷中 胡安国 翁森 宗楚客 詹敦仁 邢参 韩琮 韩菼 江万里 钱大昕 魏禧 冯梦祯 陈抟 王居安 陈寿祺 甄龙友 归子慕 刘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