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梅雨》
《梅雨》全文
唐 / 杜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长江(cháng jiāng)的意思:指中国最长的河流,也可用来形容事物广阔、气势雄伟。

蛟龙(jiāo lóng)的意思:指神情威武、气势磅礴的样子。

竟日(jìng rì)的意思:整整一天,连续的一天

茅茨(máo cí)的意思:茅茨是一个形容词,表示住所简陋、破旧不堪。

冥冥(míng míng)的意思:意味深长、神秘莫测

南京(nán jīng)的意思:指事物的重要性或影响力超过其他地方,也可用来形容某地的繁华或繁忙程度。

盘涡(pán wō)的意思:形容水流旋转回旋的样子。

疏易(shū yì)的意思:容易分辨、区分

细雨(xì yǔ)的意思:细小的雨点

云雾(yún wù)的意思:形容山间、水面等被云雾覆盖,景色模糊不清。

湛湛(zhàn zhàn)的意思:形容水清澈透明,也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深奥、意味深长。

注释
犀浦道:属成都府,杜甫宅其地,治所在今郫县犀浦镇。
安史之乱,唐玄宗避蜀,因定成都为南京,实未进驻。
湛湛:水深而清。
冥冥:昏暗。
茅茨(cí)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盘涡:急水旋涡。
翻译
成都有个犀浦镇,只是一个十分繁荣,富强的大镇。我正巧在四月路经此地,看到了这里美丽的景色。满树的黄梅已经成熟。
深而清的河水向长江流去,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
打湿了茅草盖的屋顶,山间云雾弥漫,田间有春水浇灌。
河中仿佛整日有蛟龙在嬉戏,形成一个个漩涡达到河岸又返回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南京西浦初夏的湿润景象。"四月熟黄梅"表明时节已至梅子成熟之时,环境中弥漫着梅香与梅味。"湛湛长江去"则勾勒出一片开阔的水域景色,长江如同一条巨龙缓缓流动,既展现了江水的浩瀚,又透露出诗人对这股力量的敬畏。

"冥冥细雨来"中,“冥冥”形容雨幕迷蒙而又深远,不断有细雨飘至,为画面增添了一层湿润与淡雅。"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则描写了草木因连绵细雨而变得湿润,而天空中的云雾紧密相连,让人难以窥见天色。

最后两句“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中,“蛟龙喜”形象化地表达了水生生物在这样的气候环境中的活跃,而“盘涡与岸回”则描绘出水流在岸边回旋曲折的动态。

整首诗通过对梅雨时节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万象的深切感受和艺术再现。诗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远与宁静的情怀。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
朝代:唐   字:子美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生辰:712-770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猜你喜欢

丙寅秋,木犀盛开,诚斋与张功父唱和五首,鲜新帖妥,自然入格,戏用其韵,功父南湖之未逮南溪乎哉·其四

吟秋策杖问园林,极目秋山一径深。

扑鼻旃檀花是佛,托身岩岫谷皆金。

好尝瓮面椒花露,莫管城南木叶砧。

堪羡约斋参活法,千秋酬唱响雄沈。

(0)

就愚和尚七十·其二

平头七十体安康,戒律森严色相庄。

愿得法身常示世,一杯春茗当霞觞。

(0)

得月楼十六夜看月

此夜清光好,中秋昨已过。

阴晴疑未卜,圆缺问如何?

抱病难胜酒,伤怀且放歌。

凭高迟赏玩,凉影入来多。

(0)

悼朱领事少屏颜校长文初

曾是常山裔,难为舜水流。

平生无所忤,垂老复何尤?

踯躅魂安在,模糊骨孰收。

徒挥两行泪,潜与吊千秋。

(0)

秋柳赠柳亚子

移阴曾是向金銮,万缕千丝泪尽弹。

夜夜光明瞻北极,朝朝风雨对南冠。

素娥不息婵娟斗,玉女偏教枝叶残。

悟到夕阳难竟好,未妨凡卉共经寒。

(0)

将之菲留别僚友二首·其二

椰雨蕉风可久留,佳辰何处索清秋?

岂堪炎日煎垂老,亦有骄兵窥上游。

去国不期心戚戚,无家转觉意悠悠。

几时拨乱归江左,作赋同登庾信楼?

(0)
诗词分类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许世英 吴宗慈 李烈钧 马占山 陈叔通 熊式辉 胡适 唐生智 曾琦 罗家伦 朱德 叶圣陶 程天放 冯友兰 张大千 谢觉哉 梁寒操 叶剑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