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子去不远,金狄谁再摩。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蹉跎(cuō tuó)的意思:指浪费时间、虚度光阴。
当世(dāng shì)的意思:指现在的时代、当前的社会。
伏波(fú bō)的意思:指屈服于强者,低头认输。
祸福(huò fú)的意思:祸福指的是人生中的好坏遭遇,有时候祸福并存,意味着好事和坏事常常一起发生。
金狄(jīn dí)的意思:指聪明、机智,形容人才智出众。
孔圣(kǒng shèng)的意思:指孔子和圣人,用来形容学问高深,道德高尚的人。
莽渺(mǎng miǎo)的意思:形容事物模糊不清,不具体明确。
民听(mín tīng)的意思:指民众的声音,表示要听取民众的意见和建议。
如何(rú hé)的意思:表示询问或描述做某事的方法或步骤。
世变(shì biàn)的意思:指世界的变化,形容时代变迁、社会风气的变化。
天天(tiān tiān)的意思:每天,天天都是如此
铜柱(tóng zhù)的意思:比喻坚固不倒的支撑物或人。
委质(wěi zhì)的意思:指将质权委托给他人,表示信任、依赖。
委和(wěi hé)的意思:指在争议中,双方通过妥协、和解来解决问题。
问天(wèn tiān)的意思:指发出悲痛或愤怒的呼声,向上天诉说自己的不满或苦难。
弦歌(xián gē)的意思:形容音乐声或歌声悠扬动听。
性命(xìng mìng)的意思:指生命,指人的生存与存在。
形骸(xíng hái)的意思:指人的外表或形体。
铸铜(zhù tóng)的意思:指铸造铜器,比喻刻苦耐劳,锻炼自己。
诸天(zhū tiān)的意思:指各种天空、天堂、天国等。
- 翻译
- 哪一年铸造了铜柱,能向伏波将军请教呢?
蓟子离我们并不遥远,金狄的遗迹又有谁再去触摸?
世事变迁,一片迷茫,我的志向却成了空想。
盗跖享受着血腥盛宴,孔子的教诲在乱世中受困。
我想询问祸福,但当代却没有像史䲡那样的贤者。
我问苍天,它并非高不可攀,只是怕百姓听到错误的信息。
我们的身体和生命都交付给了天意,任由它安排。
我原本就听说天意如此,又能怎样改变呢?
- 注释
- 铜柱:古代标记边界的铜柱。
伏波:指汉代名将马援,曾平定岭南。
蓟子:古代北方部族,这里泛指远方的人。
金狄:古代对北方异族的称呼。
蹉跎:时间白白过去,一事无成。
盗蹠:战国时期的大盗,比喻乱世中的权臣。
弦歌:古代教育方式,以弦乐伴唱教导。
史鮀:春秋时鲁国大夫,以博学多识著称。
匪高:并非高远,指难以接近。
民听讹:百姓听到错误的信息。
委质:交付、交付给。
委和:顺应自然,听从天命。
- 鉴赏
这首诗名为《三用韵(其四)》,由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何梦桂所作。诗中表达了对历史变迁、文化沦丧以及世道人心的深刻忧虑。
"何年铸铜柱,请为问伏波。蓟子去不远,金狄谁再摩。"
这四句开篇便提出了时间流逝和历史记忆的消亡。"铸铜柱"可能指古代的铭刻或是象征性的物件,而"请为问伏波"则是在询问这些遗迹何时出现,是否还有人能够理解它们的意义。接下来的两句通过对比远古与现世的差异,表达了历史的断裂和文化传承的困难。
"世变落莽渺,吾意成蹉跎。盗蹠饫肝脍,孔圣厄弦歌。"
这里描述的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世变"意味着世界的巨大变化,而"落莽渺"则形容这种变化带来的迷茫和混乱。诗人感慨地说自己的心意也因此变得犹豫不决。接下来的两句通过对比古代圣贤与现世盗匿真知的行为,表达了对当今世道的失望。
"祸福吾欲问,当世无史鮀。问天天匪高,祇恐民听讹。"
这几句诗中,诗人想要询问关于祸福和历史记载的问题,但发现现实中缺乏能够解答这些问题的智者。"问天天匪高"可能是在表达对天命或自然规律的不解,而最后一句则是担心民众会因此而产生误解。
"形骸天委质,性命天委和。吾固闻诸天,如何复如何。"
结尾部分,诗人通过天地之间的关系来表达对自然和生命本质的思考。最后两句则是对宇宙秩序和个人命运的一种哲学反思,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困惑。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天道以及人生意义深刻的探索和忧虑,是一首融合了哲理性思考与情感表达的古典诗篇。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