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山居杂咏·其七灌园》
《山居杂咏·其七灌园》全文
明 / 成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飞泉不到地,疏雨未成霖。

努力事朝汲,长歌怀汉阴

露葵刚覆足,霜芥欲抽心

珍重灌园叟,平施浅深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到(bú dào)的意思:不足,不到达

长歌(cháng gē)的意思:形容歌声长而悠扬,也用来比喻志向高远,意志坚定。

抽心(chōu xīn)的意思:形容极度悲痛或痛苦,心如被抽走一样。

到地(dào dì)的意思:到底;彻底;完全

飞泉(fēi quán)的意思:形容水流奔涌迅猛。

灌园(guàn yuán)的意思:指以诱饵引诱人入圈套,进行欺骗或诈骗的手段。

汉阴(hàn yīn)的意思:汉阴是一个古代地名,用来形容一个地方阴暗、寒冷。

露葵(lù kuí)的意思:暴露真相或秘密。

努力(nǔ lì)的意思:用心力去做某事,不懈地付出努力。

平施(píng shī)的意思:平等地施予或分配。

浅深(qiǎn shēn)的意思:形容程度浅或深。

珍重(zhēn zhòng)的意思:对某人或某物非常重视,非常珍贵,十分关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山居生活中的日常与情感,充满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首联“飞泉不到地,疏雨未成霖”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山间清泉与细雨的情景。飞泉虽高,却未及地,暗示着山势之高峻;疏雨虽细,却未化为大雨,表现了天气的温和与宁静。这两句通过对比,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幽静的山林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颔联“努力事朝汲,长歌怀汉阴”则转入对生活的描述。朝汲,即早晨取水,是山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日常劳作的认真态度,同时也流露出对古代贤人隐居生活的向往与怀念。长歌,即长时间地歌唱,既是对生活的热爱,也是对内心情感的抒发。怀汉阴,可能是指怀念古代那些在山水之间隐居的贤士,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

颈联“露葵刚覆足,霜芥欲抽心”进一步描绘了山居环境中的植物生长状态。露葵,可能是指在露水滋润下刚刚覆盖住脚面的蔬菜,形象地展示了植物在清晨露水的滋养下生机勃勃的样子。霜芥,则是形容在霜降之后,芥菜即将抽出新芽的状态,暗示着即使在寒冷的季节里,生命依然充满希望与活力。这两句通过植物的生长状态,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季节更替的规律。

尾联“珍重灌园叟,平施无浅深”则是对山居生活中普通劳动者的赞美。灌园叟,指的是负责灌溉园地的老人,他们的辛勤工作维持了山居生活的物质基础。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这些平凡劳动者的尊重与感激之情,认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平等而深刻的,无论是深还是浅,都值得被珍视与赞美。这一句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与敬意,也反映了他对简单、真实生活的价值认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普通劳动者的尊重,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性的关怀。

作者介绍
成鹫

成鹫
朝代:明

成鹫(1637-1722),清朝初年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僧。又名光鹫,字迹删,号东樵山人。俗姓方,名觊恺,字麟趾,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出身书香仕宦世家。其为人豪放倜傥,诗文亦卓厉痛快,尽去雕饰,颇有似庄子处。沈德潜誉为诗僧第一。作品有《楞严直说》十卷、《鼎湖山志》八卷、《咸陟堂集》四十三卷、《金刚直说》一卷、《老子直说》二卷、《庄子内篇注》一卷等。 
猜你喜欢

护国院十咏·其七放生池

看收数罟买鲜鳞,纵在深池是亦仁。

但使校人诚子产,自然微物遂天真。

(0)

和苏进之见招兼简岑岩起

夫君捧诏独先来,趋节还先数月回。

联事已忧将判袂,列城况是未丰财。

翻蒙雅饯同肤使,更枉清篇费美才。

若得星轺少聊缓,吐茵强酒不辞陪。

(0)

食蛤蜊二首·其一

适口珍鲜品格高,泥深海近不能逃。

若教毕卓曾知味,岂肯甘心把蟹螯。

(0)

再和

百丈卷河滨,相欢席上人。

香飘清近水,歌动净无尘。

良会诚难必,开怀好任真。

心期在他日,湖海共閒身。

(0)

雁屏

羽翮本云程,丹青入小屏。

长年离远塞,尽日啄寒汀。

暮角无惊势,春风悄去翎。

几回疑繫帛,旅枕梦初醒。

(0)

琅邪三十二咏·其二十九石屏风

造化非无意,都如图画中。

犹嫌未奇怪,更出石屏风。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张元干 谢薖 李希圣 柳永 林逋 李觏 朱彝尊 彭孙遹 萧纲 吴藻 陈邦彦 李流芳 皮日休 曹彦约 沈约 李峤 何绍基 周霆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