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著书充栋,仍添竹过垣。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沈 仲 一 三 益 堂 宋 /陈 傅 良 有 此 名 三 益 ,之 人 可 晤 言 。游 藏 无 俗 物 ,典 则 似 诸 昆 。剩 着 书 充 栋 ,仍 添 竹 过 垣 。翻 愁 长 者 辙 ,稀 得 到 柴 门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柴门(zhài mén)的意思:指贫苦人家的门户。比喻贫困、卑微的家庭。
长者(zhǎng zhě)的意思:指年长者,尊称年长的人。
充栋(chōng dòng)的意思:形容书籍、货物等充满了整个空间,没有多余的地方。
得到(dé dào)的意思:获得、取得、得到某物或某种结果
典则(diǎn zé)的意思:典范和准则
三益(sān yì)的意思:三益指的是三种益处或好处,包括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个人利益。
俗物(sú wù)的意思:指平凡、普通的东西或人。
晤言(wù yán)的意思:相互交流、互相对话
长者辙(zhǎng zhě zhé)的意思:学习前辈的经验和教训。
- 注释
- 有此名:拥有这样的名字。
三益:可能是人的名字,也代表三种有益的品质。
之人:这个人。
可晤言:可以交谈的人。
游藏:游历或隐居。
无俗物:没有世俗的琐碎事物。
典则:典范或原则。
似诸昆:如同许多杰出的人物。
剩著书:堆积的书籍。
充栋:形容书籍多到可以装满房屋。
仍添竹:又增加竹林。
过垣:超过院墙。
翻愁:反而忧虑。
长者辙:年长者的足迹,比喻其深居简出。
稀得到:很少能到达。
柴门:简陋的门,代指简朴的生活环境。
- 翻译
- 有这样一位名叫三益的人,可以与他交谈。
他在游历中没有世俗之物,行为准则如同众多贤人。
他的书籍堆积如山,竹林环绕宅院。
我却担心,像年长者那样深居简出,很少能来到他的简陋门庭。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陈傅良所作的《沈仲一三益堂》,通过对沈仲一的三益堂进行描绘,表达了对主人品性的赞赏和对其学识藏书的敬佩。"有此名三益,之人可晤言",赞扬了沈仲一的贤德,能与之交谈必定受益匪浅。"游藏无俗物,典则似诸昆",描述了堂内环境高雅,藏书丰富,规矩典范,如同众多杰出人物。"剩著书充栋,仍添竹过垣",进一步强调了沈仲一的学问深厚,藏书之多,连院墙外都可见其书香气息。最后两句"翻愁长者辙,稀得到柴门",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难得有机会拜访这样的贤者感到遗憾,流露出对沈仲一的仰慕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对知识文化之人的敬重和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谢士特饷樱桃
今年客闽中,春山亦花鸟。
时果次第熟,风露枝袅袅。
含桃品居最,朱实若自表。
高人肯见分,厚味未觉少。
绛囊敢斗荔,木蜜虚名枣。
多食颜自驻,此语闻本草。
翩翩出谷莺,啄取定先饱。
故园当此时,行树映池沼。
散火耀隅隈,灼目看未了。
翳叶色逾深,累颗核更小。
园人挈筠笼,银甲摘清晓。
匀圆入彫俎,拟借麻姑爪。
择佳间留玩,引杖日数绕。
烟尘坐流落,魄断首空矫。
四月十一日游湖上作
馀花送春暮,群绿迎夏初。
清晨出郡郭,溪山含雨濡。
宿霭昏近麓,初阳滟平湖。
空明映山树,澹淡浮青芜。
亭亭天际峰,微茫如有无。
纵棹水波阔,叩舷幽意抒。
白鸟若娱人,尽日鸣菰蒲。
举酒一相嘱,岸巾清啸馀。
佳游虽浩荡,离念终郁纡。
寄与北来客,赏心良自诬。
水调歌头
名节本来重,轩冕亦何轻。
人间儿戏,刚自指点客星明。
黄屋龙旗九仞,苍石渔丝千尺,谁辱又谁荣。
会得傥来意,方识古交情。想当时,奇男子,汉真人。
龙潜豹隐,胸中同是一经纶。
公办中兴事业,我向沧浪学钓,各自寄吾真。
谁信往来客,千古诵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