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吹海暗,新月傍人明。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夜 归 洱 海 道 中 明 /郑 旦 杳 杳 空 原 暮 ,萧 萧 旌 旆 行 。长 风 吹 海 暗 ,新 月 傍 人 明 。河 影 城 头 堕 ,秋 声 塞 外 生 。客 怀 频 倚 剑 ,时 事 正 论 兵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长风(cháng fēng)的意思:长时间吹拂的风,比喻持久不衰的精神风貌或影响力。
城头(chéng tóu)的意思:指在城墙上,多指在高位上。
旌旆(jīng pèi)的意思:旌旆是指旗帜和旌旗,泛指旗帜飘扬的场景。
客怀(kè huái)的意思:指待客之态度诚恳、真诚。
论兵(lùn bīng)的意思:指以武力或军事手段解决问题或争端。
秋声(qiū shēng)的意思:指秋天的声音,比喻悲凉、寂寞的声音。
塞外(sài wài)的意思:指边疆地区或边远地方。
时事(shí shì)的意思:指当前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的事情或事件。
外生(wài shēng)的意思:指外部产生,与内生相对。
萧萧(xiāo xiāo)的意思:形容风声、树叶等发出的声音,也可形容草木凋零、寂静无声。
杳杳(yǎo yǎo)的意思:形容远离、遥远。
正论(zhèng lùn)的意思:
(1).谓正直地议论事情。《汉书·夏侯胜传》:“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进则切辞正论,攻过箴闕。”《秦併六国平话》卷中:“御史纠是察非,臺諫中书忠言正论。”
(2).正确合理的言论。 宋 叶适 《祭黄尚书文》:“公存匪石,终始根柢;常扶正论,独引大体。”《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你这个自是正论。然而我看他们化的钱,实在寃枉得可笑!” 茅盾 《杂感二题》:“这是客观的看法,也是适时的正论。”
-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郑旦的《夜归洱海道中》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行军的画面。"杳杳空原暮",开篇便营造出一种寂静而辽阔的氛围,傍晚时分,空旷的平原上弥漫着迷茫的暮色。"萧萧旌旆行",通过旌旗的摇曳声,传达出队伍行进的节奏和肃穆之感。
"长风吹海暗",长风劲吹,使得海面变得昏暗,增添了旅途的神秘与苍茫。"新月傍人明",新月如钩,明亮地挂在天边,为行人照亮前方的道路,也象征着希望与指引。
"河影城头堕",描绘了河流倒映在城墙上的景象,随着夜色渐深,城头的影子显得更加清晰,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旅途的进展。"秋声塞外生",秋风吹过边塞,带来阵阵凄凉的秋意,寓言着战事或世事的变迁。
"客怀频倚剑",旅人满怀思乡之情,不时倚剑,显示出其坚韧与警惕,也流露出对家国的忧虑。"时事正论兵",暗指当下的局势动荡,战争话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关切。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归途中的景色,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时代背景,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慨和个人的家国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何时矩作振蒙论并诗一章示余因次其韵一首及作古诗一章复其意
圣门教人法,进学在致知。
诚正与修齐,治平亦由兹。
谬哉佛与老,要求捷路岐。
面壁只端坐,外此无一为。
明心只自快,与世何所裨。
今慕圣贤学,乃佛老是师。
身虽一室坐,心却万里驰。
不践邹鲁实,惟习邹鲁仪。
或至不家食,与时同阿依。
鸟恋腐鼠味,日暮还高飞。
先生数千言,足洗多士疵。
寄语共学徒,勿谓吾言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