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颜长官百咏·其七朱门》
《和颜长官百咏·其七朱门》全文
宋 / 朱继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百斛明珠米在仓,沉香火底捻银簧。

人生行乐那须许,多少边兵未有粮。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百斛(bǎi hú)的意思:形容人或物体非常沉重或负重。

边兵(biān bīng)的意思:指边境地区的士兵,也用来比喻处于危险环境中的人。

沉香(chén xiāng)的意思:沉香是指沉浸在香味中,形容人或物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多少(duō shǎo)的意思:表示数量或程度的不确定,有时也表示询问。

明珠(míng zhū)的意思:指非常宝贵的东西或人才。

那须(nà xū)的意思:指事情或行为需要经过一定的条件或环境才能实现。

人生(rén shēng)的意思:人生犹如一场梦境,转瞬即逝。

未有(wèi yǒu)的意思:从未有过,以前没有过的事情。

香火(xiāng huǒ)的意思:指庙宇或寺庙内的香火,也泛指宗教信仰的繁荣和兴旺。

行乐(xíng lè)的意思:指自由自在地行动和享受生活的乐趣。

珠米(zhū mǐ)的意思:形容非常珍贵、稀有的东西。

翻译
仓库里堆满了一百斛明珠般的米粒,
沉香木的火光下,人们在捻动银色的簧管。
注释
明珠米:形容极珍贵的粮食。
沉香:一种名贵的木材,点燃后有香气。
银簧:可能指乐器或笛子等吹奏部分,这里比喻人的活动。
行乐:享受生活,寻欢作乐。
那须许:何必如此,不需要这样。
边兵:边疆的士兵。
未有粮:没有足够的粮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宴乐丰盛的生活场景。"百斛明珠米在仓",形象地表达了粮食的充足,如同珍贵的明珠一般堆积在粮仓之中;"沉香火底捻银簧"则是对音乐享受的一种描写,其中“沉香”指的是一种高档的香料,常用于熏香,而“银簧”则是古代乐器之一,这里用来形容美妙的音乐,如同银制的簧片在火光下闪耀一般,给人以奢华和细腻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人生行乐那须许,多少边兵未有粮"则是对比鲜明的人生态度与现实矛盾。诗人似乎在提醒人们,尽管生活中应多些享乐,但同时也要关注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福祉,因为边疆的士兵们还在为国防操劳,而粮食供应却尚未得到保障。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深刻思索与社会责任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美好的一种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于时局的关切和忧虑,是一首集豪放与沉思于一身的佳作。

作者介绍

朱继芳
朝代:宋   字:季实   号:静佳   籍贯:建宁建安

建宁建安人,字季实,号静佳。理宗绍定五年进士。工诗,时人多所称引。有《静佳乙稿》。
猜你喜欢

六答杨应宁

池上挥毫思不烦,忽传诗句到柴门。

官联贾至称中舍,字许杨修识外孙。

西郭向人空折简,东堂延客已开尊。

杏园旧例推年少,风雨孤村莫断魂。

(0)

题何刻工卷

女娲补天天不漏,卷石犹穿太山溜。

郢工运斤风欲生,斫出难供孙楚漱。

云根可断亦可转,磨砻几日方成就。

梁州之贡天下无,忽然跃出东山袖。

颂功载德绝妙辞,两手不停烦刻镂。

丞相中郎字奇古,右军率更笔深秀。

东山虽老眼犹明,一一犹能论结构。

空堂考击声丁丁,丝连镂缀如絺绣。

小或蝇头大或丈,深必因肥浅必瘦。

东山择业何其贤,古人石刻今流传。

周宣中兴文石鼓,李唐九成铭醴泉。

延陵墓上止十字,荐福寺里须千钱。

行人泪堕岘山下,过客手摹江水边。

其余诸刻难尽述,东山直视如无前。

百年独守三寸铁,姓名与石同贞坚。

回看巧技未旋踵,肆中野草浮荒烟。

昌黎河东如可作,梓人圬者堪同编。

只今东山既颓矣,子孙守之上慎旃。

闭门一日白石烂,党人之碑慎勿镌。呜呼!

党人之碑慎勿镌,千载之美,无使安民专。

(0)

感怀诗·其十八

天运有兴废,胜国封诸侯。

不见殷微子,白马来朝周。

曹丕既窃据,茅土胙炎刘。

一善良可进,吾思法春秋。

(0)

吴姬曲

前年别郎三月暮,东荡西飘不知处。

愿弹红泪湿杨花,总饶轻荡飞难去。

(0)

和答石田先生落花四首·其四

飘荡东西不自持,多情牵惹有飞丝。

恩私漫忆曾攀手,精魄难抛未冷枝。

每戒儿童摇树戏,空烦道路隔墙窥。

经春为尔添新债,开费清樽落费诗。

(0)

友人郊墅

孤墅倚高原,扁舟晚到门。

琴声虚草阁,月色满江村。

霜落鱼虾出,烟收花竹繁。

不须灯下坐,临水好开尊。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孔稚珪 汪精卫 聂绀弩 朱孝臧 耶律倍 吴佩孚 马一浮 张瑞玑 溥心畬 周钟岳 张元济 许世英 吴宗慈 李烈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