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论蝴蜂形》
《论蝴蜂形》全文
宋 / 贾似道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盐]韵

貌若蝴蜂腿脚纤,细腰项紧两头尖。

遍身黄色纹理百口之中一口钳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lùnfēngxíng
sòng / jiǎdào

tóujiānxiàngfēngliǎngchìhánkāituǐjiǎoqióng

chóngzhīhǎoqiándòudāngzhēnhàizhǔrénwēng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百口(bǎi kǒu)的意思:形容众多人口,表示人数众多。

遍身(biàn shēn)的意思:遍及全身,形容某种感觉或情况充满全身。

黄色(huáng sè)的意思:指色彩中带有黄色的。

口钳(kǒu qián)的意思:指言辞尖锐、刻毒,能够让人感到痛苦或不快的话语。

两头(liǎng tóu)的意思:既要兼顾两个方面或两个对象,不能偏袒一方。

腿脚(tuǐ jiǎo)的意思:指腿部的动作和行动能力。

纹理(wén lǐ)的意思:纹路的质感或特征

细腰(xì yāo)的意思:形容女子腰细而美丽。

一口(yī kǒu)的意思:一次性吃下或喝下的量,也指一次性说出或表达的意见或主张。

翻译
它的形态像蝴蝶蜜蜂,腿脚纤细轻盈
细腰紧致两端尖锐
注释
貌若:外表像。
蝴蜂:蝴蝶或蜜蜂。
腿脚纤:腿脚非常细长。
细腰:腰部纤细。
项紧:颈部线条紧致。
两头尖:头部和尾部尖锐。
黄色:身体颜色为黄色。
金纹理:金色的纹理装饰。
百口:众多的口。
一口钳:有一个像钳子一样的口器。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蝴蝶蜜蜂的形象,通过对它们外形特征的生动刻画,展现出其独特的美感。"貌若蝴蝶腿脚纤",形象地描述了蜜蜂或蝴蝶轻盈的步态和细长的腿;"细腰项紧两头尖",则强调了它们腰身的纤细和头部的尖锐形状。"遍身黄色金纹理",运用金色的比喻,描绘了昆虫表面的花纹,显得华丽而精致;"百口之中一口钳",点明了它们的口器特点,即拥有锋利的口钳,用于采蜜或自卫。

整首诗语言简洁,富有画面感,通过寥寥几笔,将蝴蝶蜜蜂的形态特征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体现了作者贾似道对自然观察的细致入微和对事物形态的精准把握。这是一首以物写形的咏物诗,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作者介绍
贾似道

贾似道
朝代:宋

贾似道(1213年8月25日-1275年10月),字师宪,号悦生,南宋晚期权相。浙江天台屯桥松溪人。端平元年(1234)以父荫为嘉兴司仓、籍田令。嘉熙二年(1238)登进士,为理宗所看重。宋理宗驾崩后,立理宗养子赵禥为帝,是为宋度宗,度宗即位后不久,贾似道升任太师、平章军国重事。咸淳九年(1273),襄阳陷落。德祐元年(1275),贾似道精兵13万出师应战元军于丁家洲(今天安徽铜陵东北江中),大败,乘单舟逃奔扬州。群臣请诛,乃贬为高州团练副使,循州安置。行至漳州木棉庵,为监押使臣会稽县尉郑虎臣所杀。
猜你喜欢

送张子立龙图知凤翔

公家济水源,爱蜀如蜀人。

公凡五入蜀,东峡西峨岷。

门生变交游,故旧成姻亲。

蜀味皆吾餐,蜀音即吾民。

潼川最后至,既至情亦均。

恶不待公刑,善不须公仁。

雍容如一家,笑语闻四邻。

山时参公府,垩鼻看斧斤。

举动出至诚,悠久疑为神。

诏书西出关,马首北向秦。

迟行客辞家,拥别儿恋亲。

公归且大用,顾蜀还无因。

风收弥勒花,雨压长平尘。

滑台为公寿,公饮不过唇。

乐我奉公欢,荣虞适兹辰。

物色莽牢落,人情浩酸辛。

已辞尚可听,少驻双车轮。

(0)

幽怀十二首·其九

众呼楚比死,瘈走华氏惊。

仲尼厄兵守,不辍弦歌声。

外物匪忧患,中怀自险平。

古人纵天机,以道不以兵。

(0)

幽怀十二首·其六

高架环四壁,古书浩万卷。

腐儒坐相守,大义老不断。

群言几可用,吾道一能贯。

巨贤已经世,博士方浩叹。

(0)

春后五日即事呈信道中丞致平学士

闰馀中朔蚤,岁暮已春回。

沼沚全消冻,林园半落梅。

南风湿旧础,暮雨送新雷。

节物逡巡变,衰颜忍不开。

(0)

和中裕古鉴

君有青铜独可怜,规模奇古众疑年。

寒光不减虽人致,真鉴无期本自然。

秋水未堪方洞照,霜蟾应是恨长圆。

主人较艺还如尔,坐别嫫施丑与妍。

(0)

石龟

磨琢成龟智不虚,天然体理尽难如。

世珍未许论荆璞,神迹当曾负洛书。

山泽秘奇西蜀远,星辰分气北方馀。

坚完自得灵身计,安用区区免豫且。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蒋士铨 陆佃 范仲淹 释敬安 吴镇 王廷相 沈与求 苏洵 吕南公 朱敦儒 王国维 屈原 梁启超 骆宾王 纳兰性德 颜真卿 韦庄 皇甫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