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到髯生族,多因兔颖稀。
儿曹贪价贱,鸦蚓扫如飞。
这首诗名为《羊毫笔》,创作于宋代,由刘克庄所撰。诗中通过对羊毫笔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文人的真假和价值取向的思考。
“拔到髯生族,多因兔颖稀。”开篇两句以羊毫笔的特性入手,“拔到”指的是从羊身上取得其毛,而“髯生族”则是形容这些羊毛适合制作文人使用的书写工具。接下来的“多因兔颖稀”则是在强调这种材料并不常见,蕴含着难得与珍贵之意。
“只宜茅舍用,难向玉堂挥。”这两句进一步描绘羊毫笔的适用场合。诗人认为这样的笔更适合简陋的茅屋使用,而非华丽的玉堂,这里隐含了一种对高雅与质朴生活态度的赞美。
“弄翰虚名似,吹毛本质非。”在这两句中,“弄翰”意指书写之事,“虚名”暗示文学创作中的浮夸,而“吹毛”则是形容文字轻飘不实。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于真正品质与华而不实的文风的批判。
最后两句“儿曹贪价贱,鸦蚓扫如飞。”中,“儿曹”指的是后生小辈,而“贪价贱”则是在说他们过分追求物质价值和低俗的文学。接下来的“鸦蚓扫如飞”形容那些不真诚、缺乏内涵的文字如同乌云般被一扫而空,显现出诗人对于纯正文风的渴望。
总体来说,这首《羊毫笔》通过对羊毫笔特性的描写,探讨了文学创作中的真与伪,以及文人的价值取向。诗中流露出诗人对于质朴、真诚文学的追求和对于浮夸、华而不实之风的批判。
破窗多穿风,冷烛无定焰。
滴沥随衣泪,反覆到心念。
趋生迷夷涂,失城陷深堑。
病拙未为疗,膏肓不容砭。
无家可容归,有灶亦断掭。
凫短鹤胫长,饮啄两自赡。
天有不可问,何独于我欠。
吾观序卦辞,否乃适泰渐。
而余何为者,独此不见验。
譬如白为缁,一造遂永染。
久生人所羡,我独处之厌。
安得盖棺去,手足同一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