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茶方共饮,葛杖又相招。
僧指香岩寺,仙台路未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王尔烈在清王朝时期的一次徒步旅行经历,从龙泉出发,最终抵达香岩寺的旅程。诗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旅途同伴的深情厚谊。
首句“龙泉兹已别”,点明了旅程的起点,龙泉山作为诗人与友人分别的地方,预示着即将展开一段新的旅程。接着,“送客水萧萧”一句,以流水声的“萧萧”形容离别的氛围,既渲染了环境的宁静,也表达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迢递来西岭,盘桓坐石桥”两句,通过“迢递”(遥远)和“盘桓”(徘徊)的词语,生动地展现了旅途的漫长与曲折,以及诗人在此过程中的悠然自得。石桥作为旅途中的一个具体场景,不仅增添了画面感,也象征着旅途中暂时的停留与思考。
“陆茶方共饮,葛杖又相招”则进一步描绘了旅途中的生活细节。与同伴共享陆地上的茶饮,体现了旅途中的温馨与和谐;而“葛杖”的使用,则是徒步旅行的常见装备,暗示了旅行的艰苦与坚持。这两句通过日常生活场景的描写,展现了旅途中的友谊与互助。
最后,“僧指香岩寺,仙台路未遥”两句,将视线引向了旅程的目的地——香岩寺。僧人的指引,不仅为旅程增添了神秘色彩,也预示着旅程即将到达终点。同时,“仙台路未遥”一句,既表达了对未知目的地的好奇与期待,也暗含了对精神追求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风光、旅途情景、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精神追求的向往,是一幅生动的旅途画卷。
招提翳苍峡,栋宇何雄哉。
飞楼压云起,危亭俯江开。
树古阅变化,径侧缘崔嵬。
晴峰俨如人,为我度水来。
清心入幽迥,旷视遗纷埃。
飘萧风外竹,的皪霜际梅。
孤啸发灵籁,微吟尽深杯。
岂无出尘想,柰此征鞍催。
仰观崖石刻,其人骨已苔。
悠悠山水晖,行行重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