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8日(农历三月廿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访德老·其一》
《访德老·其一》全文
金 / 李俊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夜投破戒公家醉墨成章不加

堪笑颍师无手段,听琴人似听琵琶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加(bù jiā)的意思:不增加;不添加

成章(chéng zhāng)的意思:指文章或文字的结构、内容、语言等都非常完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样子。

公家(gōng jiā)的意思:指国家或政府的事务,公共的事情。

堪笑(kān xiào)的意思:非常可笑,令人发笑的事物或情况。

琵琶(pí pá)的意思:指琵琶这个乐器,也用来比喻事物相对应的关系。

破戒(pò jiè)的意思:违背宗教规定或道德准则。

手段(shǒu duàn)的意思:手段指的是为达到某个目的而采取的方法、策略或手法。

远公(yuǎn gōng)的意思:指离家远行的人。

醉墨(zuì mò)的意思:形容写字或绘画时心神专注,如痴迷醉心,不知疲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访僧侣的情景,通过生动的细节展现了访客与被访者的互动,以及诗人对这一场景的独特感受。

首句“夜投破戒远公家”,描绘了诗人夜晚造访一位僧侣之家的情景。“破戒”一词,既指僧侣违反了佛教的清规戒律,也暗含了诗人对僧侣生活的一种理解或宽容,或许是对传统束缚的某种超越。这句诗营造了一种神秘而略带反传统的氛围。

次句“醉墨成章点不加”,描述了诗人创作的状态。这里的“醉墨”不仅指酒后的笔墨,更象征着灵感的涌现和情感的释放。诗句中的“成章”意味着作品的完成,“点不加”则强调了作品的完美无瑕,仿佛是自然流淌而出,无需修改。这反映了诗人创作时的自信与流畅,同时也暗示了他与僧侣之间可能存在的精神共鸣。

后两句“堪笑颍师无手段,听琴人似听琵琶”,则以对比的手法,将听琴者与演奏者进行了形象的比喻。这里“颍师”可能是诗人的自指,也可能是对僧侣的称呼,而“听琴人”则是指诗人自己。通过“听琴人似听琵琶”的比喻,诗人表达了对自身感受的反思,即在欣赏音乐时,自己的内心体验仿佛被误解,如同听琵琶而非真正的琴声。这种自我意识的流露,体现了诗人对艺术感知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我与外界关系的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夜访僧侣的经历,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独特情感体验和哲学思考。它不仅描绘了特定情境下的个人行为,还触及了更深层次的精神层面,体现了诗人对生活、艺术乃至自我认知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李俊民

李俊民
朝代:金   籍贯:自号鹤鸣老

李俊民(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自号鹤鸣老人,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 ,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李俊民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猜你喜欢

蓦山溪

七旬相近,正好忘尘世。

世梦几时休,道德修、胜争薄利。

恩山爱海,火院镇烧身,闻身健,觅清凉,一任迷人毁。

闲看三教,造化明周易。

达理妙通天,四相泯、无忧无喜。

洞天高卧,自在炼真丹,他年去,上青霄,始现无为异。

(0)

朝中措.题阙

苍松隐映竹交加。千树玉梨花。

好个岁寒三友,更堪红白山茶。

一时折得,铜瓶插看,相映乌纱。

明日扁舟东去,梦魂江上人家。

(0)

清平乐.咏水仙花

玉肌消瘦。彻骨熏香透。不是银台金盏酒。

愁杀天寒翠袖。遗珠怅望江皋。饮浆梦到蓝桥。

露下风清月惨,相思魂断谁招。

(0)

水龙吟

等闲过了清明,草痕深一庭新翠。

光风信息,牡丹初褪,茶醾犹未。

燕语清圆,梅英松润,困人天气。

笑文园倦客,诗才减尽,犹□有,伤春意。

别有留春去里。小房栊、玉英双倚。

天香浮动,朱衣乍试,铅华尽洗。

一曲琵琶,轻拢挑拨,未觞先醉。

又匆匆上马,蓝桥路隔,漫增凝睇。

(0)

爇心香

征雁回时,野菊斑斓。向深溪、古洞弯跧。

孤吟静境,独炼还丹。被夜萧条,埪局促,坐艰难。

一性参差,数载留连。到如今、方露因缘。

琼珠达地,宝月通天。便出玲珑,忘机构,没孜煎。

(0)

点绛唇

昨夜醺醺,醉中似觉乘丹凤。笙歌共。四天飞纵。

□入桃源洞。正向深溪,闲把明珠弄。□晨动。

一声风送。惊断游仙梦。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李之仪 罗隐 倪岳 晁说之 顾炎武 杨维桢 王哲 孙原湘 俞樾 祁顺 萨都剌 祝允明 贯休 倪谦 陈与义 王守仁 黄淳耀 解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