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初秋戏作山居杂兴俳体十二解·其九》
《初秋戏作山居杂兴俳体十二解·其九》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独对秋筠倒晚壶,喜无吏舍歌呼

柳梢一壳兹缁滓,屋角双斑谷古孤。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独对(dú duì)的意思:单独面对,没有帮助或支持

歌呼(gē hū)的意思:形容歌声高亢嘹亮。

吏舍(lì shè)的意思:指官员的宿舍或官署。

柳梢(liǔ shāo)的意思:指眼睛的角膜和眼白的交接处,也用来形容眼睛明亮有神。

注释
独:单独。
对:面对。
秋筠:秋天的竹子。
倒:倾斜。
晚壶:黄昏时的酒壶。
喜无:欢喜没有。
吏舍:官舍,官员的住所。
四歌呼:四处的歌声或喧闹声。
柳梢:柳树的末端。
一壳:一片。
兹:这里。
缁滓:污垢,比喻世事纷扰。
屋角:房屋的角落。
双斑:两个斑点。
谷古孤:古老的谷物,可能指陈旧的稻谷。
翻译
独自面对秋日的竹子,看着黄昏时分倾斜的酒壶。
欣喜官舍内没有烦人的喧哗和歌声。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杨万里的作品,名为《初秋戏作山居杂兴俳体十二解(其九)》。在这短小的诗句中,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一幅初秋山居的情景。

首先,“独对秋筠倒晚壶”一句,通过“独对”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静谧,而“秋筠倒晚壶”则生动地展现出诗人享受着自然界的美好。这里的“秋筠”可能指的是秋天的竹子或其他植物,而“倒晚壶”形象地描绘了时间流逝的静谧气氛。

接着,“喜无吏舍四歌呼”一句,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由自在心境的情感。这里的“吏舍”可能指的是官府或是世间的繁杂纷争,而“四歌呼”则可能隐喻着自然界的声音或者诗人的内心颂歌。

下片,“柳梢一壳兹缁滓,屋角双斑谷古孤。”两句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怀。其中“柳梢”、“屋角”等词语勾勒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闲适,而“兹缁滓”、“谷古孤”则通过对物象细微之处的描摹,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观察和感悟。

总体来看,这首小诗以其简洁精炼的语言,勾画出一幅初秋山居的闲适图景,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情怀。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自岐江山行至平陆驿五言二十四韵

岐江望平陆,百里千馀岭。

萧条断烟火,莽苍无人境。

峰峦互前后,南北失壬丙。

天秋云愈高,木落岁方冷。

水涉愁蜮射,林行忧虎猛。

万仞悬岩崖,一彴履枯梗。

缘危类猿猱,陷淖若蛙黾。

腰舆惧倾扑,烦马倦鞭警。

攀跻诚畏涂,习俗羡蛮犷。

度隘足虽踠,因高目还骋。

九野画荆衡,群山乱巫郢。

烟岚互明灭,点缀成图屏。

时时度深谷,往往得佳景。

翠树郁如盖,飞泉溜垂绠。

幽花乱黄紫,茜粲弄光影。

山鸟啭成歌,寒蜩嘒如哽。

登临虽云劳,巨细得周省。

晨装趁徒旅,夕宿访闾井。

村暗水茫茫,鸡鸣星耿耿。

登高近佳节,归思时引领。

溪菊荐山樽,田鴽佐烹鼎。

家近梦先归,夜寒衾屡整。

崎岖念行役,昔宿已为永。

岂如江上舟,棹歌方酩酊。

(0)

送杨先辈登第还家

解榻方欣待俊英,挂帆千里忽南征。

锦衣白日还家乐,鹤发高堂献寿荣。

残雪楚天寒料峭,春风淮水浪峥嵘。

知君归意先飞鸟,莫惜停舟酒屡倾。

(0)

赠吴秀林东归

几夜高堂梦,不知山水长。

西风归雁荡,落日过乌伤。

断影云空白,孤心草欲黄。

终怜负甘旨,泪洒蓼莪章。

(0)

题海上人栖云楼

水村烟景隔晴霏,十二阑干在翠微。

一壑暮年閒独倚,半檐秋影澹相依。

柏炉贝叶香犹润,纸帐梅花梦不飞。

会得此中无所住,来来去去总玄机。

(0)

归自越避寇海滨寒食不得祭扫

持酒无因洒墓松,禽声花色惨东风。

去年此日身为客,及到乡山又客中。

(0)

北山晚望

晚来山北景,图画亦应非。

村路飘黄叶,人家湿翠微。

樵当云外见,僧向水边归。

一曲谁横笛,蒹葭白鸟飞。

(0)
诗词分类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诗人
郑成功 徐有贞 萧颖士 丘迟 赵执信 卢肇 吴嘉纪 刘凤诰 李冶 李贞 贾谊 何良俊 邵谒 蔡邕 陈东 褚遂良 孔尚任 赵恒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