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半月(bàn yuè)的意思:半个月亮,表示时间的一半。
鞭石(biān shí)的意思:鞭石指的是用鞭子打石头,形容做事困难,力不从心。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长津(cháng jīn)的意思:长时间地等待或守候。
揭厉(jiē lì)的意思:揭露真相,揭发恶行。
巨浸(jù jìn)的意思:形容巨大的水势涌来,泛指巨大的灾难或困扰。
七星(qī xīng)的意思:七颗星星,指北斗七星。
骞崩(qiān bēng)的意思:指事物突然崩溃或崩解。
滔滔(tāo tāo)的意思:形容水势浩大、声势磅礴,也用来形容言辞或文章的气势磅礴、连绵不绝。
题柱(tí zhù)的意思:
(1).见“ 题桥柱 ”。
(2).相传 东汉 灵帝 时, 长陵 田凤 为尚书郎,仪貌端正。入奏事,“ 灵帝 目送之,因题殿柱曰:‘堂堂乎张, 京兆 田郎 。’”见 汉 赵岐 《三辅决录》卷二。后遂以“题柱”为称美郎官得到皇帝赏识之典。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闻嘉公柳遐墓志》:“ 魏侯 之见 刘廙 ,不觉敛容; 汉 主之观 田凤 ,遂令题柱。” 唐 杨炯 《唐同州长史宇文公神道碑》:“清晨伏奏,几承题柱之恩;閒夜洁斋,惟有张灯之宿。” 唐 钱起 《和王员外雪晴早朝》:“题柱盛名兼絶唱,风流谁继 汉 田郎 。” 明 何景明 《送高子登赴试》诗:“题柱名千里,登臺策万言。”
(3).谓题写楹联。 清 金埴 《不下带编》卷二:“ 埴 先太常一生俭约,始终不渝。于庭前题柱以示后人云:‘俭于己,可以不求于人;俭于官,可以不取于民。’”题柱客(tí zhù kè)的意思:指懂得识文断字、能够理解文化内涵的人。
- 注释
- 鞭石:比喻力量巨大。
滔滔:形容水流不断。
填乌:指驱散乌云。
岁岁新:每年都有新的气象。
七星:古代天文中的七星,象征指引或远方。
巨浸:广阔的大湖或海洋。
半月:指上弦月或下弦月。
长津:长河或遥远的水域。
永固:永久稳固。
骞崩:崩溃或倒塌。
揭厉:引发动荡或激变。
题柱客:古代学子在柱子上题写志愿,比喻有志向的人。
脱辀人:卸下车辕的人,常用来比喻放下负担或改变生活状态的人。
- 翻译
- 巨大的石鞭挥动远离尘世,每年填塞乌云带来新生。
七星横跨广阔的水面,半圆月亮映照深远的河流。
永远稳固,防止崩溃的趋势,始终没有引发动荡的因素。
恰逢题写志愿的游子,却未见那卸下车辕的人出现。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朴的桥景图。"鞭石滔滔远,填乌岁岁新",表现了时间流逝,桥下河水长年奔腾,不断侵蚀着岸边的土地。而"七星横巨浸,半月映长津"则描绘了一幅夜景,可能是诗人在桥上眺望星空和河流时的情景。"永固骞崩势,终无揭厉因"表达了对这座古老桥梁的坚固与历经沧桑而不倒的赞美,同时也隐含着一种超脱世俗纷争的心态。
最后两句"时逢题柱客,不见脱辀人",则是诗人表达自己偶尔在桥上留连,观赏那些刻在桥柱上的诗文,但却没有看到能够解开心中疑惑的人。这里的“脱辀人”可能指的是能够理解和分享诗人情感的人。
整首诗通过对古桥及其周遭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自然永恒以及个人情感的沉思,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孤独与寻求知音者的寂寞。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梅市
梅市柯山小系船,开篷惊起醉中眠。
桥横风柳荒寒外,月堕烟钟缥渺边。
客思况经孤驿路,诗情又入早秋天。
如今老病知何恨,判断江山六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