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裂磨刀处,溪留饮马痕。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安镇(ān zhèn)的意思:安定镇静,使人心情平静。
丑陋(chǒu lòu)的意思:形容外貌或品德不美好,不雅观。
导化(dǎo huà)的意思:转化、改变
第三(dì sān)的意思:指介入他人感情或婚姻关系的第三个人,也泛指干涉他人事务的外来者。
地极(dì jí)的意思:指极地,最远的地方。
风移(fēng yí)的意思:风向改变,指事物发生巨大变化。
留饮(liú yǐn)的意思:指留下酒席,待客人用餐或留客人喝酒。
龙湖(lóng hú)的意思:指湖泊中出现龙的现象,比喻事物的出现或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或价值。
民风(mín fēng)的意思:指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的人们的思想、行为、习俗、风尚等的总和。
琴樽(qín zūn)的意思:指琴酒两种不同的音乐娱乐方式,比喻人才兼备,能力出众。
三巡(sān xún)的意思:指巡视、巡查、巡逻等活动进行三次。
使节(shǐ jié)的意思:指派出使者前往他国,进行外交活动或传递信息的行为。
绥安(suí ān)的意思:安定、平静
天随(tiān suí)的意思:指天意随从,事情随自然发展而变化。
土俗(tǔ sú)的意思:
◎ 土俗 tǔsú
(1) [local custom]∶地方风俗
(2) [vulgar]∶粗俗;不雅观威雄(wēi xióng)的意思:指威武勇猛,雄壮威严。
宣威(xuān wēi)的意思:宣扬武力,显示威严
野服(yě fú)的意思:指非正式、粗糙的服装或行为方式。
饮马(yìn mǎ)的意思:指在马上喝酒或饮水。也用来形容行进中的人或事物短暂停留、休息片刻。
鱼鸟(yú niǎo)的意思:形容非常珍贵、稀有的事物或人。
阵云(zhèn yún)的意思:指一瞬间形成的浓密云团,比喻事物迅速发展或出现的迹象。
- 注释
- 地极:地球的南极。
绥安:安宁。
使节:使者。
民风:民间风俗。
丑陋:粗鄙。
野服:乡村服饰。
旌佩:旗帜和佩饰。
獠草:山林草木。
宣威:宣扬威力。
雄剑:宝剑。
鼓:战鼓。
琴樽:琴瑟。
石裂:石头磨刀。
饮马痕:马饮水的痕迹。
龙湖:湖泊名。
鱼鸟眼:鱼鸟的目光。
第三巡:第三次来访。
- 翻译
- 大地的极点安定如镇,天空随着使者节度而存在。
民风从粗鄙中改变,乡土风俗逐渐变得淳厚。
乡野之人穿着简朴迎接旗帜和佩饰,山林中的草木避开战阵的乌云。
宣扬威力的雄剑和鼓舞人心的鼓声,引导教化如同琴瑟之音。
石头被磨砺出刀痕的地方,溪流留下了马匹饮水的痕迹。
龙湖的鱼鸟都熟悉了这个地方,这是它们第三次来访。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边塞之地的静谧与威严,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边疆风光的深切体会和赞美。
“地极绥安镇,天随使节存。”开篇即设定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这里的“地极”指的是遥远的地方,而“绥安镇”则传递出一种平静安宁的氛围。
“民风移丑陋,土俗转酝醇。”此两句表明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地的民众习俗发生了变化,从粗犷变得文明。这里的“丑陋”和“酝醇”都是借指文化的提升。
“野服迎旌佩,獠草避阵云。”诗人通过对边塞士兵生活的描写(“野服”、“旌佩”),以及战事的隐喻(“獠草”、“避阵云”),展示了边疆地区的军事氛围。
“宣威雄剑鼓,导化动琴樽。”这里通过对军事训练和文化教育的并列描写,强调了边塞地区既有武力威慑,又有文教引导的双重作用。
“石裂磨刀处,溪留饮马痕。”这两句细腻地刻画出士兵们在野外磨砺武器和休息饮水的情景,透露出边塞生活的艰苦与忙碌。
“龙湖鱼鸟眼,认此第三巡。”诗人以龙湖为背景,将自己所处的环境比作鱼鸟之眼,又指出这是他对这个地方的第三次观察巡视。这里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细心观察,也表达了一种对这片土地的熟悉和亲切。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的多角度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内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绍兴府寒食湖山游人
江南春色胜常年,蚕妇耕夫笑语妍。
日永湖山纵游屐,夜深箫鼓更划船。
羁人半作吴侬语,骚客休吟楚些篇。
服叛招携有长算,会移丰乐到齐燕。
题圆超寺挟溪亭
孤亭瞰平野,双溪分两腋。
野阔春风香,溪晴照人碧。
我来亭上天欲春,溪声野色争赴人。
胸中丘壑相映发,翛然便欲乘飙轮。
惜无妙手王摩诘,半破鹅溪重画出。
溪山应喜得赏音,尽遣烟霞供落笔。
我嗟吟鬓犯车尘,一凭危栏眼界新。
寄谢溪声与山色,他时来作个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