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蟾最宜夕,而我曾未到。
偶来每值晨,汉边尚堪眺。
此诗《望蟾阁》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描绘了诗人对月之景的独特感悟与思考。
首句“望蟾最宜夕”,点明了诗人选择在傍晚时分观赏月亮,暗示了月色之美与时间的契合。接着,“而我曾未到”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未能亲临此景的遗憾,同时也为下文的“偶来”埋下了伏笔。
“偶来每值晨,汉边尚堪眺。”描述了诗人偶尔来到此处,却总是在清晨,未能完全领略月色之美,只能远眺,留下了一丝遗憾与期待。
“我闻太阴光,实藉太阳照。”这一句巧妙地将月光与日光联系起来,说明了月光并非独立存在,而是依赖于太阳的照射,体现了自然界中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金乌已腾辉,玉兔奚能耀。”通过“金乌”(象征太阳)与“玉兔”(象征月亮)的对比,强调了太阳的光辉与月亮的光芒在自然界的独特地位,同时也暗含了对太阳与月亮各自光芒的赞美。
“游目适斯闲,因心观厥徼。”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通过自由的目光与心灵,深入理解并欣赏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精神。
整首诗以月为题,不仅描绘了月色之美,更蕴含了诗人对自然、宇宙以及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