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处云,飞作兹山石。
石间松尽眠,石外水皆砉。
变现(biàn xiàn)的意思:将资产或价值转化为现金或实际利益
变幻(biàn huàn)的意思:形容事物变化多端,无法预测或掌控。
不一(bù yī)的意思:不相同;不一致
不归(bù guī)的意思:不返回;不回来
阊阖(chāng hé)的意思:形容声音喧哗、繁杂。
春雷(chūn léi)的意思:指春天雷声,比喻激起人们革命斗志的事物或人。
嵯峨(cuó é)的意思:形容山势高耸、雄伟壮丽。
纷诡(fēn guǐ)的意思:指事物纷繁复杂,难以捉摸。
戈戟(gē jǐ)的意思:戈戟是指古代兵器戈和戟,用来形容军队的威武和强大。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痕迹(hén jì)的意思:指留下的痕迹或痕迹的痕迹
混沌(hùn dùn)的意思:混沌指的是事物杂乱无章、缺乏秩序的状态,也可以表示混乱、困惑或无序的局面。
蛟龙(jiāo lóng)的意思:指神情威武、气势磅礴的样子。
来往(lái wǎng)的意思:互相往来、交流
青环(qīng huán)的意思:指草木茂盛的环境,形容景色优美、环境幽静。
绳尺(shéng chǐ)的意思:指度量事物、衡量人物的标准或尺度。
吞吐(tūn tǔ)的意思:指吞咽、咀嚼、消化食物的过程。也可比喻处理事情的能力、处理信息的速度等。
外水(wài shuǐ)的意思:指在自己不熟悉或不熟悉的环境中,表现出不适应或不得体的行为。
异势(yì shì)的意思:不同力量或势力相互对立或相互制约的状态。
有时(yǒu shí)的意思:偶尔;间或;有时候
云烟(yún yān)的意思:指烟雾缭绕的样子,比喻事物隐约不清、虚幻不实。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魏源所作的《黄山诗》第二首,描绘了黄山奇特的自然景观。诗人以云石为载体,展现了黄山峰峦的峥嵘多姿和变幻莫测。他运用生动的比喻,如“不知何处云,飞作兹山石”,形象地写出云雾如何化作山石的神奇景象。“嵯峨各异势,纷诡不一格”描述了山峰的形态各异,难以用常规尺度衡量。“春雷怒万笋,阊阖排戈戟”则描绘了春雷唤醒山石,石缝间仿佛有千军万马列阵,气势磅礴。
诗人进一步通过“石腹裂百窍,吞吐云烟百”描绘石缝间的云雾缭绕,以及“雨余云不归,来往此中宅”展现出雨后云雾的飘忽不定。他还运用“有时铺作海,万青环一白”描绘出云海翻腾,青翠环绕的壮丽画面,以及“蛟龙恣变现,怒鼓天涛赫”中蛟龙腾跃的神话意象,象征着大自然的威力。
最后,“谁凿混沌天,而无斧痕迹”表达了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而“变幻各纵奇,不复就绳尺”则赞美了黄山景色的无穷变化和超脱常规的美。整首诗语言生动,富有想象力,充分体现了诗人对黄山独特风貌的深深热爱与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