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师一的作品,名为《颂古十八首》中的第三首。诗人以栽松老人和传法童真的形象,寓言般地表达了佛法传承与个人修行的主题。
"约去栽松个老人",描绘了一位年长的僧人(栽松老人)前往某个地方栽种松树,这可能象征着他传播佛法,如同松树代表坚韧不拔的精神,寓意佛法的持久与永恒。
"还来传法喜童真",则暗示这位老人归来后,带着喜悦的心情传授佛法,强调了佛法的纯净和孩童般的纯真态度,表明修行者应保持一颗未被世俗污染的赤子之心。
"有娘生面无爷姓",这句话看似奇特,实则隐喻修行者的身份超越世俗,没有世俗家庭的束缚,如同孤儿一般,只有佛法为家,体现了出家人的独立和对佛法的执着。
"劫外灵苗不犯春",最后一句进一步强调了佛法的超然和不受世间变迁影响,比喻修行者的心灵如劫外的灵苗,无论经历多少轮回,都能保持春天般的生机和清净,不受世俗欲望的侵扰。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形象和隐喻,传达了佛法的深远意义和修行者的纯净心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漳南书事
元丰五年秋,七月十九日。
猛风终夜发,拔木坏庐室。
须臾海涛翻,倒注九溪溢。
湍流崩重城,万户竞仓卒。
万牛岂复辨,涯渚恍已失。
婴老相携扶,回首但悽慄。
忧心漫如焚,救疹竟无术。
忆昨摄印初,岁望颇云吉。
田畴时雨足,粳糯各秀实。
胡为兆阴怪,平地遭潏汨。
尤嗟梁栋材,中道摧折毕。
日月有常度,金行正萧瑟。
畴咨风雨师,残害皆天物。
天心本好仁,忍视久不恤。
况今大上圣,治具严且密。
骑马藏民间,教兵授神笔。
四夷还旧疆,百辟奉新律。
固宜集和气,祥瑞为时出。
缘何漳南民,憔悴抱愁疾。
终当呼长鲸,一吸见蓬荜。
《漳南书事》【宋·郭祥正】元丰五年秋,七月十九日。猛风终夜发,拔木坏庐室。须臾海涛翻,倒注九溪溢。湍流崩重城,万户竞仓卒。万牛岂复辨,涯渚恍已失。婴老相携扶,回首但悽慄。忧心漫如焚,救疹竟无术。忆昨摄印初,岁望颇云吉。田畴时雨足,粳糯各秀实。胡为兆阴怪,平地遭潏汨。尤嗟梁栋材,中道摧折毕。日月有常度,金行正萧瑟。畴咨风雨师,残害皆天物。天心本好仁,忍视久不恤。况今大上圣,治具严且密。骑马藏民间,教兵授神笔。四夷还旧疆,百辟奉新律。固宜集和气,祥瑞为时出。缘何漳南民,憔悴抱愁疾。终当呼长鲸,一吸见蓬荜。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38867c6ba8ccabc0776.html
毂毂
毂毂复毂毂,怪禽安用啼。
杏花已烂漫,月色正相宜。
提壶取新酒,酌我金屈卮。
行恐风雨来,乱红辞旧枝。
尚恨碧城锁,阻邀白雪姬。
耳边无清歌,素饮方自怡。
尔何骋鸣声,弹射不肯飞。
初亦厌尔聒,既久不复疑。
但能怖愚俗,又足惊童儿。
天翁造尔躯,无乃私自欺。
爪吻异雕鹗,安能司祸机。
又不似群乌,凶报吉亦随。
白日窜深棘,夜鸣殊不栖。
劝尔勿毂毂,凤凰倏来仪。
送僧琏
释从白云来,衣上白云湿。
借问来何勤,道师碑未立。
文言予岂能,孝节尔谁及。
却返旧山中,猿啼暮风急。
与柳丞夜话庐山
君家庐山下,我昔庐山游。
芜阴偶会合,共忆林泉幽。
山脚仙佛居,宝阁连琼楼。
客子多所至,未足勤吾求。
最爱山北冈,鸟道通岩陬。
其初惠远辈,遗芳至今留。
嵬峨定心石,欲脱如簪抽。
下视千仞溪,半空五云浮。
石门扼危磴,天瀑垂还收。
微风仙籁奏,灵草香气柔。
龙吟万壑响,桂子落三秋。
安栖虽未能,历览稍已周。
一别几三年,万事何悠悠。
日月随转目,霜雪易满头。
饥将无稻粮,寒亦乏衣裘。
虽非圣贤耻,自起妻儿羞。
慨欲携锄犁,为君耕旧丘。
经年饱蔬粟,吾道从休休。